詹志飛
北京時間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離開了北京時間,我們的生活規律、時間管理會被打亂;沒有了北京時間,遠程導彈的發射、入軌和落點的控制也沒有了依據。北京時間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但北京時間就是北京這個地方的時間嗎?
時間管理的智慧
大航海時代,由于沒有統一的時間管理標準,各國在時間的測算上很混亂,航海的風險也很大。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將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所在地的時間確定為世界的標準時間,由此開啟了時間管理的新紀元。
會議將地球一周劃為24個等份,每一等份為1個時區,每個時區橫跨的經度為15度,時間是1小時,因此一天可計作24小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間隔為1個小時。同時會議還將通過英國倫敦附近的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確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零度經線。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度至東經7.5度被劃分為中時區,也叫零時區,它不僅是英國的標準時間,同時也是世界的標準時間。
中國所有的鐘表都顯示一個時間——北京時間,它是東經120度的地方時間,即東八區的區時,因此北京時間比世界標準時間要早8小時。
神秘的國家授時中心
我們經常從廣播、電視里聽到熟悉的報時聲,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傳遍中華大地,為13億人民準確報時的北京時間并不是北京(東經116.46度)的地方時間,也不是在北京被確定的,而是由中國唯一的授時機構——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確定的。
我國疆土遼闊,自西向東橫跨東五、東六、東七、東八和東九,共5個時區。因此授時中心宜選在國土的中部腹地,而陜西正處于中華大地的中心,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心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中國才有了東、西、南、北之分。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本部承擔著我國標準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任務,通過精密比對和計算,負責“生產”高精度的北京時間,而位于幾十千米外的渭南市蒲城縣的授時臺,則設有短波和長波專用無線電標準時間標準頻率發播臺,負責發射授時中心本部“生產”的時間信號,由此保證從大地中心發射的時間信號能夠覆蓋全國。此外,授時中心當地的地質構造穩定,授時中心因地震等自然災害被毀壞的概率較小,因此陜西地區成為國家授時中心的不二選址。
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精確的時、分、秒來確定時間,然而對于航空航天等現代高科技工程來說,對時間的要求要苛刻得多,它們不僅在時間上要求分秒不差,在毫秒、微秒級別的精度上也要有嚴格的把控。所以對精準時間的發布能力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成了高科技成果的關鍵支撐。
授時中心面面觀
國家授時中心的時間服務工作由“守時”“授時”和“收時”3部分組成。
守時工作就是要為時間設定一個參照基準,把標準時間保持住,是對時間的管理。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計時大會將銫原子躍遷振蕩9 192 631 770周所經歷的時間定義為1秒鐘,而國家授時中心的守時功能就是通過一組高精度的銫原子鐘產生的標準時間來實現的。此外,銫原子鐘確定的時間還需通過GPS共視比對、衛星雙向法比對等多種手段,不斷實現與國際標準時間的精確比對,達到對標準時間保持的目的,同時這也能為國際協調時的精準確定提供參考。現如今,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的同步控制水平已控制在50納秒以內,這大大優于國際電信聯盟100納秒的要求,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授時就是標準時間的傳播過程。目前,授時中心可通過無線長波、短波、低頻時碼、電話、網絡等多種通信手段將標準時間傳遞給時間的使用者,為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提供基本的時間指導。
收時就是時間使用者對時間的接收過程。現階段,用戶可以通過接收機或其他多種定時終端接收設備得到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的發布看起來異常簡單,但背后卻隱藏著復雜縝密的授時系統。沒有它,或許我們只能生活在一個毫無時間概念的國度,而“北京時間”陜西報更是時間守衛者在時間控制上的智慧選擇,正是其精確的選址才讓精準的時間傳遍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