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霞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認證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發展建設的目標,可以推動高等院校進行專業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是改善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完善工程實踐教育體系,保證“卓越計劃”順利實施的保障,是達到專業認證標準的有效途徑。我校通信工程專業依托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以專業認證為導向,從管理運行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行業職業認證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建設,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管理運行體系,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卓越計劃;人才培養體系
一、 高等工程教育認證的意義
高等工程教育認證開始于20世紀,是由高等院校和相關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員組成的非政府機構,對高等院校或專業的教育質量進行認定,并協助院校和專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界的一種自我管理的活動。高等工程教育認證是高等院校根據專業認證的標準,審核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到,檢查人才培養機制是否完善,建立與工程界的緊密聯系,促使高等院校根據行業產業發展趨勢不斷調整專業特色和發展方向,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提升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國際上關于工程教育認證的國際性協議主要《華盛頓協議》、《悉尼協議》和《都柏林協議》。《華盛頓協議》成立于1989年,是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6個國家的民間團體發起的,主要是針對國際上本科(一般為四年)工程學歷的資格互認,簽約國之間的工程學歷基本相同,并被所有簽約國認可,可以從事相關學術工作。該協議是當前工程教育認證最早的國際認證協議,也是世界上加入國家最多的協議,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協議。《悉尼協議》是2001年首次締約的,主要是針對國際上工程技術人員(一般為三年)學歷的高職的資格互認,主要成員國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新西蘭、南非、英國及中國香港7個國家和地區。《柏林協議》于2002年簽訂,主要是針對兩年制層次較低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學歷認證,正式會員有加拿大、愛爾蘭、南非和英國。
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始于2006年,是教育部“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通過工程教育認證推進專業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質量。2013年6月9日國際工程聯盟大會正式表決,全票同意接納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的預備成員國。2016年6月2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中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的第18個正式成員,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質量達到了國際標準,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我校于2013年也開始了工程教育認證的試點工作,通信工程專業作為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也被列為參與專業認證的專業之一,并在近幾年的專業建設工作中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導向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工作。
二、 工程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發展的需要,主要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的多樣化。同時,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對各類型的工程技術人才需求旺盛,但是高等教育內容陳舊,落后于科技的步伐,學生缺乏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意識,綜合素質低。高校和企業之間聯系甚少,高校不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企業缺少參與人才培養的動機和體制。因此,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層次、結構和類型上均與社會脫節,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2010年6月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計劃,旨在提高我國高等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工程師。“卓越計劃”著力解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實踐性問題和創新性問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對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落實高校“卓越計劃”培養方案中的企業學習階段的任務,2012年教育部等23個部委和協會聯合批準了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等626家企事業單位作為首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單位,為“卓越計劃”的實施提供保障。我校通信工程專業2011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第二批試點專業,2012年我校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合建的校外實踐基地成為首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開展了專業認證為導向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
三、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人才培養體系
1. 校企共建管理體系
我校根據北京市的行業和產業發展特點,以及我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制定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依托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建設的協議,約定了人才培養目標,并成立了校企雙方共同建設小組,由企業和校內相關領導牽頭負責。共同建設小組由企業作為第一負責人,學校領導作為第二負責人;建設中心下設了教學部,具體負責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運行及管理工作。
同時,設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的專家委員會,由企業、兄弟院校的專家、我校相關教師等共同組成,負責審核校企合作的發展規劃、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等,并督導日常教學的質量等。
教學部下設學生管理中心、工程實踐中心、工程教學中心等,主要負責學生在企業實踐的日常工作、教學事物,以及學生在企業學習的安全、保密等工作,為學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企業文化教育等,保證學生在企業能夠有充分的實踐場地、實驗設備與教學內容,得到充分的工程實踐鍛煉。
2.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在專家委員會的領導下,圍繞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發展特色,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培養方案。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第1-5學期主要在校內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第6學校開始主要在企業進行為期一年半的學習。由企業設置了《數據通信網運維》、《數據網絡工程系統與設計》、《移動通信工程系統與設計》、《通信行業標準月規范》、《現代通信新技術》、《國際卓越工程師導論》、《工程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在近三年的校企合作,共同實施“卓越計劃”過程中,已經培養了兩屆畢業學生,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注重培養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上,加強工程實踐經驗的培養,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注重學生的外語能力、公文寫作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從畢業學生的就業、深造情況來看,該培養方案基本達到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
3.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建設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現“卓越計劃”的保證,也是工程教育認證的必須條件。我校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鼓勵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工程實踐鍛煉。同時也利用我校現有的設備和資源,組織教師有計劃的進行培訓,掌握通信專業所需要的基本工程經驗。通信工程專業教師利用暑假到企業進行進修,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取得企業的行業資格認證和企業講師資格。組織青年教師參加企業的重大項目和產品的研發,在實踐中鍛煉工程實踐經驗。通過形式多樣化的培訓,既鍛煉了青年教師的創新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有助于“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也有利于教師的發展。
4. 行業職業工程師認證培養體系
行業職業工程師認證是行業相關企業對學生是否具有基本的工程實踐能力的認定,是對學生能力的認可,是學生進入行業的敲門磚。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基于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開展了LTE技術的認證、移動通信網絡優化技術、SDH技術、移動互聯網開發技術的認證等一些列認證。各認證項目均由企業派具有高級職稱的認證培訓師授課,學生在企業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并成為學生在企業學習的一部分內容。近3年來,學生參加行業資格認證考試通過率在98%以上,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行業資格認證培育體系。
5. 校企聯合質量監控體系
校企聯合質量監控體系是從教學的硬件條件、師資力量、授課內容和過程等各個環節,監控教學的質量,督促和幫助教師提高授課質量,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環節。校企聯合質量監控體系還設計了學生教學反饋問卷,每學期末讓學生填寫問卷,反饋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了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況,還在每學期中進行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及時發現問題,立即解決。通過校企聯合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使得校企聯合培養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閉環,有效地提高了國際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的運行效率和質量。
四、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的教學成果
從2013年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學生正式進入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開始學習至今,我校與企業聯合制定了13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共同編寫了兩部教材,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基金30余項,學科競賽獲獎50余項,近500名學生獲得了行業資格認證,多名教師深入企業參加教學科研活動,獲得企業講師資格。
通過與中心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入合作,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逐步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了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了一大批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工程應用型人才。這些學生深入企業,參加定崗實習,了解通信行業的發展動態,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克服了傳統高等教育中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社會脫節的問題,使畢業生能夠很快適應企業的工作。
五、 結束語
高等工程教育認證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發展建設要達到的目標,是推動高等院校進行專業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是改善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完善工程實踐教育體系,保證“卓越計劃”順利實施的保障,是達到專業認證標準的有效途徑。我校通信工程專業依托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以專業認證為導向,從管理運行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行業職業認證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建設,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管理運行體系,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倪凱,金尚忠,孫彩霞等.發到國家高等教育認證體系及其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55.
[2]高小鵬,呂衛峰,馬殿富.工程教育認證提升專業建設水品[J].計算機教育,2013,20:18-24.
[3]韓延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啟動會簡述[J].中國高等教育,2010,10:13-14.
[4]孫健.論“卓越計劃”實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設計[J].高等理科教育,2012,1:41-46.
[5]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進展評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6]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計劃”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實踐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30(4):144-147.
本論文系2014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以專業認證為導向 推動我校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編號:2410JG10)、課程建設項目“以專業認證理念進行《高頻電子線路》課程建設的探討” (項目編號:2016KGYB18)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北京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