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惠
摘要:面對新媒體的異軍突起,傳統媒體應有的態度不是排斥和抵觸,而是吸收和融合。但大多數媒體在融合發展的嘗試過程中,更多強調概念、理論、嫁接和移植,缺少實質性的戰略突圍和創新思路,從而導致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婚舉步維艱,本文從激活體制機制、資產重組、打造媒體+平臺發展模式、鼓勵自主創業、加速資產證券化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為準備改革以及改革遇到瓶頸的傳統媒體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媒體融合;融媒平臺;報網互動
這一次,“狼”真的來了,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的生存危機前所未有,融合成為最佳逃生通道。其實,無論是媒體融合,還是媒體整合,對傳統媒體來說首先都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其次才是發展。短期內,傳統媒體都將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欠發達地區傳統媒體的經濟危機更重,生存壓力更大,報紙尤為突出。明天,報紙靠什么維持生計?明天,新生代新媒體會以什么形態出現,還會催生出什么樣的傳播生態,我們何去何從?
一、融媒平臺是什么?
2015年9月,新浪財經、新浪戰略合作部與北大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90后媒介使用習慣研究報告》指出:每天都閱讀雜志者以一線城市90后女學生為主,且消費能力更強;超過20%的90后不看電視,超過50%的每天看電視在半個小時以內,儼然“去電視化”一代;受新媒體沖擊,近80%的90后拋棄報紙,步入社會的男性撐起了報紙的最后一片藍天;超過50%的90后不聽廣播。
移動互聯網傳播生態下,紙媒的專業介質功能急劇弱化,正在越來越多的群體中變得可有可無。而新媒體則在歡快的歌聲中,將仍在養育它的紙媒輕輕埋葬。未來,新媒體還會催生出什么樣的新生代新媒體?我們還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傳播介質嗎?
也許,有人會說傳統媒體的專業化水平、調查能力、社會影響力等,都是新興媒體無法取代的。也許,有人會說傳統媒體覆蓋了多少用戶或讀者,影響力與生俱來不可替代。覆蓋率并不等于傳播率,傳播率也不等于影響力,最終的再傳播能力、頻次和再傳播率才是影響力。未來,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的生產、傳播模式肯定不會徹底滅亡,但絕對會越來越小型化、小眾化、精英化,一些所謂的新媒體——自媒體也難逃被分化、取代的命運。
強勢資訊入口太多,我們怎么辦?許多紙媒都有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網站,可真正的新媒體平臺或融媒體在哪里?
二、別人都在做什么?
近年來,面對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一直在找尋突破口,先是紛紛搭建新聞網站,后又開通微博、微信,表面上都抓住了新媒體的尾巴,但因缺乏戰略思維和戰略規劃,絕大多數媒體只是花小錢湊熱鬧而已,并沒有將新媒體當作“狼”看待,這已經不是戰略短視,而是一種慢性自殺。其實,面對新媒體的沖擊,整個傳統媒體都有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從報網互動到APP,至今全國沒幾家傳統媒體找出媒體融合發展的可復制路徑,大家基本上都以傳統媒體為圓心探索,羈絆太多,瞻前顧后放不開手腳,以致許多探索越來越像裝樣子。
2015年10月12日,天津北方網新媒體集團正式登陸新三板的消息,令業界眼前一亮。
2000年,北方網上線后,為了保持清晰的法人結構和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先后兩次主動放棄成為事業單位的機會,堅持企業發展。倒賣廢品是北方網的第一筆經營性收入,而且是相當長時間內唯一的經營性收入。成立前3年,隨時面臨因現金流枯竭而夭折的危險。如今,她終成天津廣電傳媒集團的融資平臺。傳統媒體都有機會建設類似的平臺,但絕大多數卻因為決策層的短視和無所作為而錯失良機。
三、我們都做過什么?
這些年,傳統媒體特別是報紙也曾左沖右突嘗試這個,嘗試那個,最后基本上都交了學費,花掉了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銀子,卻連張白條都沒人給我們打。
5年前,各個報業集團曾嘗試報網互動,也推出了一批概念,有的甚至什么都沒做,只是一味炒概念。那時,不少報業集團爭相與門戶網站簽訂合作協議,將自己的新聞產品無償提供給網站使用,其中不乏以此為榮者。后來,因沒有增加讀者對內容生產者的注意力,對報紙的影響力提升也未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危及報紙的生存而不了了之。接著,因為自建的新聞網站找不到盈利模式,許多報業集團僅將之視為一個“盤子”,而不注重往“盤子”里放“菜”,又錯過了將自己的新聞網站做大做強的良機,令人扼腕。回眸反思,那只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媒體人的自我狂歡或陶醉。當然,也是先知先覺者的一種嘗試,只不過顯得有些跟風或認識不夠而已。
發展肯定要交學費,但要學會少交,甚至不交。每個單位都應該有一批胡思亂想的人,他們可以信馬由韁地胡想,異想天開地亂飛,但管理層做決定必須符合實際,誰經不起折騰,特別是生死關頭。
四、我們還能做什么?
融合與整合,傳統媒體不轉型沒有出路,轉型沒有退路。
這幾年,各省級黨報報業集團通過PC端、移動端,是否吸引了當地教育層次和消費能力及輿論影響力最強的群體?對此,各個報業集團并不掌握,也說不清有關情況。
那么,紙媒究竟還能什么,怎么做?
激活體制機制,讓各實體豐衣足食。對子報刊網徹底松綁,使之成為只向報業集團黨委負責的獨立法人,報業集團只要求其上交一定利潤即可,甚至可以不要求上交利潤。其他方面,只須盡到監管職責即可,不要什么都管。因為,什么都管,往往會什么都管不好。
進行大規模資產重組,把未來可能不用的包袱甩掉。篩選優質資產組建新的傳媒公司,上市融資。剝離不良資產,提前甩包袱。提前謀劃,對系列報刊網和各經營單位進行轉并整合,不要等到誰都徹底活不下去了才動手,那時,大家都不好過,倒不如現在動手。
研究媒體整合發展路徑,找出切合實際的云梯,打造媒體+平臺發展模式,拓展盈利空間。
鼓勵自主創業,讓各實體輕裝沖鋒。通過項目孵化器的方式,鼓勵分流一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員工自主創業。爭取政策,給有意愿自主創業的員予以補償或補貼,鼓勵大家自主創業。媒體裁員已經不是新聞。傳統媒體,特別是報紙大多沒有百年產業支撐,既然裁員是遲早的事,還不如鼓勵會游泳的人先下水。
加速資產證券化,謀劃整體上市。紙媒應提前著手資產證券化工作,為將來上市或到新三板掛牌融資做好準備。
在當前的媒體生態下,經濟欠發地區報紙的生存會越來越難,生存壓力和經濟危機也會持續增加,怎么辦?當不了老大,就找個老大當靠山。如果這個老大看不上我們,那們就找幾個兄弟合伙當“山大王”。媒體融合,首先要敢于整合,切不可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以致包袱越來越大甩都甩不掉。
[參考文獻]
[1]陳國權·報業轉型新戰略·[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
[2]呂尚彬·中國報業市場與互聯網視域下的轉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全球與地區問題出版中心·2014.
[3]鐘殿舟·互聯網思維——工作、生活、商業的大革新·[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作者單位: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寧夏 銀川 7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