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俏

《出生醫學證明》是嬰兒出生身份證明的標志和法律文書證明,是嬰兒申報戶口的必備文書材料之一,公民出具偽造《出生醫學證明》申報戶口會造成戶籍和人口的混亂,對國家在教育資源、醫療衛生資源等諸多資源的調控方面影響甚大。因此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對偽造《出生醫學證明》等國家機關證件作了規定,在國家嚴厲打擊這類犯罪情況下,仍有部分犯罪分子置國家法律于不顧,偽造或買賣《出生醫學證明》。因此本文以2013年——2015年10月W法院受理的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這一具體犯罪案件相關數據為基礎,分析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犯罪的特點及成因,并探尋對策。
一、偽造《出生醫學證明》的現狀及特點
從近幾年審結案件分析來看,W市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犯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案件量少,增長幅度大且為新型犯罪行為。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案件0件;2014年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案件4件,占當年度全部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案件量的80%,2015年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案件12件,占當年度全部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案件量的92.3%。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當前W市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占全部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案件比重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3年到2014年間,比重增長迅速,出現了從無到有的局面,到2015年,雖然該類犯罪行為所占比重漲幅不及2014年,但案件總數較之去年翻了一番多。按照這樣的形勢我們可以預見,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類案件總量在往后幾年將持續存在并可能有增多趨勢,亟待引起重視。
(二)涉案人員多為農民且文化程度低。根據數據顯示, 17個涉案人員主要為本地農民且多為無固定職業者。從文化程度上來說,該類犯罪的主體總體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初中及小學文化程度12人,占總人數的70.6%;文盲2人,占總人數的11.76%;高中及以上學歷3人,占總人數的17.6%。
(三)均屬共同犯罪。通過分析得出,被告人與辦假證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且該犯罪行為指向同一的目標,二人的行為直接導致犯罪結果的發生,因此被告人與辦假證人屬共同犯罪。
二、犯罪原因分析
(一)主觀原因
1、法制觀念的淡薄。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小學、初中、高中均沒有正式普及法律知識的學科;甚至在大學,法學專業以外的學生也鮮少有機會對法律進行系統的學習。該類犯罪涉案人員大多為初中及以下文化,我們可以推斷出涉案人員法律意識比較淡薄。
2、高額利潤的驅使。該類案件中,涉案人員花了幾百甚至數千元購買偽造的《出生醫學證明》,而偽造的《出生醫學證明》成本不足二十元,這一筆高額的利潤驅使辦假證人罔顧國家刑法,抱著“賺一筆是一筆”的心態牟取不義之財。
3、僥幸心理作祟。部分涉案人員認識到購買并使用偽造的《出生醫學證明》是犯罪行為,但其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使用偽造的《出生醫學證明》為兒女辦理戶口,辦證人員無法發現,因此在知法的情況下犯法。
(二)客觀原因
1、巨額的社會撫養費。據《浙江省人口計劃生育條例》規定, 2014年城鎮居民多生一胎需征收8萬甚至16萬元,農村居民需征收4萬至8萬元。該類案件的涉案人員多為無固定職業的農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只能維持溫飽,對于囊中羞澀的他們來說這筆社會撫養費無疑是一筆巨款,繳納社會撫養費是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必備條件,而《出生醫學證明》又是落戶所需證件,因此他們鋌而走險,踏上了犯罪的道路。
2、繁瑣的辦證流程。首先根據《浙江省〈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規定》第十九條規定嬰兒由非助產機構或未取得《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人員接生的,在申領《出生醫學證明》時應該提交嬰兒接生記錄證明書、親子關系聲明、嬰兒父母雙方的居民戶口簿、嬰兒出生地社區、村(居)委會或單位證明等證明材料。其次,第二十一條還規定新生兒超過一年以上前來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除了基本相關資料以外,還必須提供親子鑒定,這使得單親家庭很可能因無法提供親子鑒定而不能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最后第三十條明確規定鑒證機構不得為異地出生的嬰兒簽發《出生醫學證明》,也不得為外地的《出生醫學證明》換領本地的《出生醫學證明》。這樣一來使得異地出生的嬰兒在領取《出生醫學證明》時需出生地和現居住地來回跑,浪費大量人力和財力。
三、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犯罪的防治建議
1、增強法律意識。對于老百姓來說,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這一犯罪相較于盜竊罪、故意傷害罪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犯罪。因此為了打擊該類犯罪,應該首先增強人民的法律意識,具體地可以充分運用傳播范圍廣的電視、網絡、報紙等媒介對法律知識進行普及、在居民小區、村委會的宣傳欄等張貼法律知識海報等,讓全社會認識到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是犯罪行為并且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除此之外還需要向全社會宣傳《刑法》對該類犯罪的懲罰力度,讓通過該犯罪行為牟利的犯罪分子以及知法但心存僥幸心理的涉案人員清楚犯罪成本,不敢再以身試法。最后,在人民法院在對此類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嚴格以法律為依據,防止繳納高額罰金后量刑輕緩的問題發生。
2、簡化辦證程序。《浙江省〈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規定》諸多規定都顯現出《出生醫學證明》在辦理過程中會有繁瑣的部分,為了防止此類犯罪的發生,可以從辦證程序著手,讓需要人們能夠方便地省時省力地順利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行政機關在制定相關規定前,可以通過召開專題座談、設置意見箱、開展聽證等方式廣泛聽取專家、群眾意見,對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征集整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對照檢查,以推動規定更好地運行,不僅人民群眾收益甚大,也有利于我國對戶籍和人口的管理。
3、加強打擊力度。①針對網站上發布的辦假證的消息,聯合文化部等管理網絡的相關部門,網絡上已存在的辦假證消息盡快刪除,并通過發帖方ID找到該發帖人,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措施;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文化部門應當對即將發布在網上的信息進行審查,不讓不法信息傳播,從源頭上打擊。②針對辦假證紙質小廣告的話,聯合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公司找到辦假證犯罪分子。③針對守在辦證機關門口的辦假證人員,公安民警在通過對犯罪分子提訊過程中得知相關消息或者接到群眾的舉報后,應當盡快趕往辦證機構,通過巡邏、重點排查或者發揮“天網工程”的作用查處犯罪分子。
(作者單位:溫嶺市人民法院,浙江 溫嶺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