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甫爾江·多里坤


[中圖分類號]S64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41—01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不斷提高,喀什地區的農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大棚技術也應用的比較成熟。茄子在當地種植起來不容易,而且資源不多,良種更少,針對這種現狀,喀什地區引進了一些優秀的茄子種子,然后進行觀測和檢測,并且對氣候和土壤情況進行分析,并從中選取一些優秀的種子進行培育。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6個,新疆改良長茄,喀什改良長茄,黑美長茄,美茄F1,蘭雜1號,蘭雜2號。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喀什地區良種果園場試驗溫棚內進行。播種期是12月23日,在疏附縣智能溫室中穴盤播種,播于50穴孔的穴盤中,播后穴盤上覆蓋了一層塑料膜。茄苗兩葉一心是移至試驗棚內煉苗,大約20天后于3月12日移栽定植。重復,每個品種共設4個重復,小區面積7.8m2各品種隨機排列,重復4次,設每壟為一個。按試驗棚的實際面積起了32個壟,壟寬70cm。
1.3田間管理
移栽前溫棚施入磷酸二銨35kg加尿素5kg,土地為沙壤土,肥力中等。移栽后于3月18日澆了一次緩苗水,4月15日澆了一次提苗水,到了五月十二號再澆第三次水,以后根據情況再澆水。
茄子移栽至采收追施了4次化肥,第一次結合澆水追施復合肥30kg,方法每株中下方10cm處開穴施入,每株30—35g篇二次于S月27日追施了一次蔬菜專用沖施肥4kg,方法為溝施;第三次于6月5日追施一次復合肥10kg加尿素5kg,主要采用溝施方法,第四次于6月20日追施一次尿素5kg,以后結合澆水共追施了10kg復合肥。
移栽成活后,茄子長到一定高度后進行了一次培土,然后在進行插桿,最后為了讓茄子長得更加健壯,可以將一些發黃和發老的葉子給摘掉,然后再噴灑一些農藥,為的是防止其長害蟲,最后就可以保證其在整個生育期不會出現一些疾病。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茄子品種的生育期比較
從表2-1可以看出,播種到成熟之間各品種的生育期有所不同。表2-1早春茄子生育期調查
2.2不同茄子品種的植株性狀比較
參試品種中新疆改良長茄、蘭雜二號和喀什改良長茄的色澤為綠色,生長勢也較強;美茄F1和黑美長茄的生長勢一般,色澤為深綠色堂雜二號、喀什改良長茄、蘭雜一號的果形為中粗,而黑美長茄的果形細長。
2-3表看,各品種的莖粗在0.6-1cm之間,新疆改良長茄莖最粗,莖粗最小的為喀什改良長茄;葉片最大的是蘭雜二號,葉片最小的是美茄F1和黑美長茄,果實的單果重最大的是美茄F1,其次為蘭雜一號和黑美長茄,單果重最小的是新疆改良長茄,單株產量最高的是蘭雜二號,其次為蘭雜一號和美茄F1,單株產量最低的是喀什改良長茄。
3結論
根據實驗我們可以知道,蘭雜一號和蘭雜二號雖然長得很茂盛,但是口感和色澤方面不好,價格也不高,所以不推薦種植。
美茄F1的商品性、果實性狀、口感、市場價格及產量等方面表現較好,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適宜在本地推廣種植。參試品種里面,只有黑長茄的品質不好,而且果肉也不好吃,色澤也不好,價格也不高,在本地的銷量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