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為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早稻一些特點,接著通過對北鎮地區雨、水狀況的分析,闡述了種植旱稻的重要意義。最后介紹了早稻在北鎮的高效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早稻特點 種植意義 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43—01
早稻是一種能夠在近似旱地生態條件下生長發育的特殊稻類。它適宜于雨水較多的山地及水源緊缺的稻區種植。種植早稻是把種子直接播在旱田,全生育期不需要建立水層,實行旱種旱管。其最大優點是省水省工。它不經過育苗和插秧作業程序,除降水外,只需在分蘗、孕穗、灌漿期遇干旱時進行灌水,整個生育期需水量僅為水種的1/4。北鎮市耕種面積110萬畝,近年來,由于北鎮地區連年干旱,降雨逐年減少,水稻用水十分困難,大量水田無法澆灌,因此水田面積大量減少,由原來的14萬多畝,下降到10萬左右畝,面臨嚴重的缺水趨勢,為了確保北鎮的水稻生產,種植早稻已成為必然。由于過去對早稻品種和栽培技術研究不夠,單產較低,效益較低,所以現將早稻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優良旱稻品種的選擇
早稻應選擇植株根系發達,耐旱能力強,生育期要比當地水稻品種提早10天左右,生長發育速度較快的品種為宜。試驗表明,我市較為適宜的早稻品種有:9534、丹粳5、丹粳6、旱297、旱96—8、遼旱95—1、巴西陸稻。
2旱稻高產栽培技術
2.1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曬種、精細選種、浸種。用25%的多菌靈150克,對水50克,浸種48小時。或用早稻種衣劑包衣。
2.2精細整地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旱直播、前旱后水、旱育苗早栽或地膜覆蓋等不同旱作方式。不管采用那種方式一定要高質量的精細整地。無坷垃,無雜物。田面要平。
2.3播種
北鎮地區在4月下旬地溫穩定超過10℃時即可播種。播種量根據分蘗力、地力條件而定,常規早稻品種一般公頃播種量為112.5~150千克為宜。播前底墑一定要足,開溝深5厘米,行距25~30厘米為宜,早稻頂土能力差,宜淺播。一般播深2厘米,播種過深,胚芽鞘或不完全葉不能出土,出苗困難。播種過淺,種子易脫墑,發芽困難,后期抗旱、抗倒能力弱,宜早衰。播后立即踩種,覆土1.5~2厘米,隨覆土踩實,踩種一方面可以封閉土壤縫隙,減少水分蒸發,另一方面使土粒結合緊密,起到提墑作用。
2.4防除雜草
滅草是水稻旱種的關鍵技術環節,要充分調查旱作前茬的主要雜草種類有針對性的選擇除草劑,抓住時機施用是滅草成敗的關鍵。在播種后出苗前將除草噴于地表使除草劑在土壤表層形成一層藥膜,起到屏障除草的作用。可選用丁草胺乳劑,每公頃3000毫升。早稻出苗后雜草處于1~2葉期噴施藥劑,直接將雜草殺死。每公頃用丁草胺乳劑2250毫升加農思它1500毫升,或敵稗1250毫升加丁草胺3000毫升,或左丹乳油1200~1500毫升加水750毫升噴施。還可人工拔大草。
2.5病蟲防治
早稻常見病害稻瘟病。特別是穗頸瘟和枝梗應該重點防治。在穗前7~10天和齊穗期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克/畝對水50千克,各噴一次。危害早稻常見害蟲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一般在盛蛾期后7~10天,畝用50%甲胺磷150毫升或25%殺蟲雙200毫升,對水50千克噴霧。
2.6科學灌水
早稻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除特殊干旱年份外,一般都可滿足。在分蘗、孕穗、灌漿期要注意補水。灌水要掌握“頭水早,二水緊跟”的原則,分蘗期補水能促使分蘗早發、多發增加有效分蘗。第一次補水不宜過多,補水過多會使旱生根轉化成水生根,影響生長。孕穗期是早稻對水分反映最敏感時期,要及時、足量灌溉。灌好灌漿水,對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有重要作用,在降水不足時要及時灌溉。
2.7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將腐熟農家肥均勻地撒在田面上,然后結合翻地將糞肥翻入土壤中,每公頃施用37~45噸。播種時每公頃施用過磷酸鈣510~600千克和硫胺300千克,在分蘗期追肥每公頃施用150~187千克硫胺。當拔節后穗分化時施少量穗粒肥,每公頃施硫酸胺37.5~60千克,施穗粒肥能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穗粒數和結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