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垠
[摘要]甘蔗是我國的主要糖料作物,甘蔗糖約占中國總產糖量的80%。甘蔗也是輕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在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旱地甘蔗 高產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 Q016)03—0162—01
蔗糖業作為我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2014年種植面積約16088畝,2013—2014年度榨季甘蔗總產量達47990噸,平均單產3噸。平均單產在縣鄉鎮中名列前矛。全鎮甘蔗種植面積中,95%屬于旱坡地蔗,平均單產達2.7噸。文章就我鎮旱地甘蔗高產栽培技術作淺要分析。
1選用良種,合理輪作
推廣應用甘蔗良種是提高甘蔗單產的最有效途徑,必須選用與蔗區環境條件相適應、抗逆性好、宿根性強的良種,才能獲得高產。適合我鎮氣候與環境條件的優良品種主要有漸臺糖16號、桂糖90/95、云蔗92/19、桂糖11、桂糖17、云蔗91-790、云蔗89-151、粵糖86-68、粵糖79/177、89-7等早、中、晚熟耐旱品種。
2深耕土地,合理下種
旱地蔗區土層淺、犁底層淺、雨水下滲少、徑流大、土壤干旱,會嚴重影響甘蔗的下種出苗。所以,旱地甘蔗需套犁深耕、深松、深溝、淺種。即在深耕或深松的基礎上開溝15-20cm,復回一些松土,下種后薄覆土(以植溝埂表面距植溝底5-10cm為宜)。深耕土地一般有兩種方式:牛犁翻耕、機械深松耕。
2.1牛犁翻耕
實行兩犁兩耙,犁至30cm深,耙碎土壤。
2.2機械深松耕
用沒有犁壁的硬土層破碎器深度松土,犁至40cm深。
為了多積蓄雨水,確保甘蔗發芽,有條件的地方除了深耕或深松外,還必須“深溝、深種”板土栽培。即在秋季雨水結束前,實行深耕細耙,切斷犁底層毛細管,減少蒸發,冬季或初春趁表面土壤潮濕時,搶墑下種。
由于地旱、種干是影響蔗芽萌發、造成旱地蔗發芽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采用三濕下種,提高發芽率。其做法是先用清水或糞水淋濕植蔗溝,然后將種苗進行浸種消毒,吸足水分立即下種,而覆以糞水與磷肥拌勻的牛欄糞或土雜肥,這件可以把發芽率從原來的30-40%,提高到50-60%,高的達70%以上。
3施基肥
旱地種植甘蔗,整地與施基肥同時進行,主施有機肥,適當添加適量的磷、鉀肥。一般是將腐熟的農家肥與過磷酸鈣、硫酸鉀混合均勻的撤與田間。
4浸種
旱地蔗區的特點,選用耐旱、粗生、前期生長快、分蘗力強,豐產等特點的品種。浸種不僅可以增強種苗的吸水能力,提高出苗率,也可以從苗上減少部分病蟲害的發生。浸種的方式主要有清水浸種、石灰水浸種和藥劑浸種三種方式。不同浸種方式的浸種時間各不相同,當苗上的根點有突出狀態、蔗芽呈脹起狀時即可下種。
5適當的種植時期
因地制宜,改變植期,避免不利氣候對甘蔗出苗的影響,同時延長甘蔗生長期。
目前主要的種植時間在冬季和早春兩個時節,可根據當地的不同氣候做適當調節,我鎮蔗區春季干旱雨水少,所以由前幾年主要春種植改為冬、早春種植。冬植蔗、早春植由于延長了甘蔗生長期,取得較好的產量。我鎮冬植蔗適宜在10-12月中旬和次年元月上旬種植;早春植蔗一般在2月上匈種植結束。當前我鎮冬植面積占新面積67%,早春新植面積占30%,秋植蔗、夏植蔗占3%。
6合理密植
協調群體結構:旱地蔗水肥條件差,個體發育弱,萌發率低,分蘗遲而少,分蘗成莖率不到10%。因此旱地甘蔗栽培主要依靠母莖苗成莖。通過合理密植,既保證群體數量,又使個體協調發展,以相對較多的有效莖使單位面積發揮最大的增產潛力。目前一般行距在80-100cm,畝下種7000-9000個芽.畝有效莖達5000-6000株。
7調整施肥比例
施肥方法:旱地蔗區土壤肥力差,一般有機質含量都在20%以下,缺氮、少磷貧鉀。所以一般每667m2增施20—30擔土雜肥作基肥,利用苗期行間空隙大,光照充足,間種豆科綠肥返田。改偏施氮肥為增磷補鉀,確定甘蔗配方施肥比例,同時改底肥表施為深施,追肥撒施為穴施或溝施或培土結合分層施,以及適施壯尾肥。通過以上一系列技術改進,能提高肥料利用率10%左右。
8覆蓋地膜
旱地蔗區自然條件差異大,有的地區早春低濕陰雨,有的地方冬春干旱,對甘蔗萌芽不利。地膜覆蓋栽培能增溫保墑,促進甘蔗的早生快發。同時也使甘蔗苗全苗壯,有效莖數增多,提高產量和糖份。
新植蔗種植后,應全部噴施芽前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先噴種植溝,蓋膜后噴膜外裸露地面。芽前除草劑應選擇陰天且土壤濕潤時噴施,藥效可持續50天,防效達95%以上。選用厚0.005m m、寬45cm的地膜,蓋膜前要求土壤持水量85%以上,地膜充分展開并且緊貼種植溝兩側,以便達到增溫保濕的功效。
9防治病蟲、鼠害
甘蔗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旨在消除一切有利于病原生長、發育、繁殖、傳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學、機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其中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甘蔗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旱地蔗區霜期短,蔗螟、蔗龜、薊馬、棉蚜蟲等病蟲危害重,影響產量的提高,可以利用呋喃丹、辛硫磷等新農藥進行防治。
預防二點螟、條螟、蔗龜和其他地下害蟲,可施放呋喃丹或特丁靈;預防綿蚜蟲,可噴灑樂果乳油或者霹蚜霧;防治后期鼠害,一般用滅鼠劑拌谷,分點施放于田間誘殺。
10適時砍收,保護蔗蔸
先收早熟品種,后收中、晚熟品種,先收宿根蔗后收新植蔗。在收新植蔗中應先收秋植,后收冬植、春植、夏植排列進行,總之,必須堅持“先熟先砍”和“按計劃收砍”的原則進行,即秋植—宿根—冬植—春植順序,先砍淘汰蔗,后砍留宿根蔗。砍收時宜用鋒利蔗斧砍入泥3-5m,并盡量減少蔗蔸破裂,做到增收保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