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波 賈路 邢旭英
[中圖分類號]S 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84—02
前言:玉米是我市最大的秋糧作物,近年來種植面積穩定在500萬畝以上。當前,隨著玉米持續增產,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越來越接近極限。迫切需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切實推進玉米綠色生產。為此,我們在全市開展玉米綠色增產模式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在唐河、臥龍、宛城等縣區多點試驗驗證、分析,制定出“A級綠色食品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
1產地環境條件
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 Y/T391的要求。土壤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2%以上,PH值7左右。
2種子及其處理
2.1品種選擇
選用通過河南省或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南陽生態區域種植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非轉基因玉米品種。種子質量符合G B 4404.1之規定。
2.2種子處理
2.2.1精選種子
播前要精選種子,去除病粒、秕粒、爛粒等不合格種子。
2.2.2曬種
播種前曬種2d~3d。
2.2.3藥劑悶種
地下害蟲較重的地塊,應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農藥進行悶種。
2.2.4藥劑拌種
玉米絲黑穗病較重的地塊,應使用符合N Y/T393要求的農藥進行拌種。
3選地整地
3.1選地
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灌溉排水良好的地塊,前茬作物未使用殘留農藥。
3.2整地
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結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深翻一次。耕翻深度20cm~250n,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播種前整地要求達到土壤細碎、平整。
4施肥
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394的規定,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如施用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不超過1:1。
4.1有機肥
每666.7m2施用優質農家肥3000 kg,結合整地撒施或條施。
4.2化肥
每666.7m2施用純氮(N)4.5 kg~7kg,磷(P2O5)3kg-4.5kg,鉀0(20)4kg~6 kg。
4.3秸桿還田
推廣秸桿還田,提高土壤肥力。
4.4施肥方式
4.4.1底肥
磷肥、鉀肥全部基施,氮肥總施肥量的40%底施。底肥側深施,與種子分開,防止燒種和燒苗。
4.4.2拔節肥
玉米拔節期,追施氮肥總施肥量的500%。
4.4.3攻穗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總施肥量的10%。
5播種
5.1播期
春玉米以5cm地溫穩定通過10℃~12℃為始播期廈玉米播種越早越好,力爭6月10日前播種。
5.2播種量
直播每667 m2用種2kg~2.5kg,育苗移栽每667m2用種1.5kg。播深3cm~5cm。
5.3播種方式
播種方式在中低產地區可采用60cm等行距,高產田以寬窄行為宜,株距以密度而定。
5.4密度
種植密度因土壤肥力、品種特性、管理水平而定。一般耐密性品種每667 m2留苗4500株左右,大穗型品種每667 m2留苗3500株左右。
6田間管理
6.1查苗補種
缺苗的直播玉米田塊,用催好的大芽及時坐水補種;育苗移栽田塊利用預備苗及時補栽。
6.2間苗、定苗
3葉~4葉時間苗,拔掉小苗、病苗、弱苗;4葉~5葉定苗,保留壯苗。
6.3中耕
進行2次~3次,第一次宜淺,以松土為主;第二次在拔節前,可深至10cm,并且要做到行間深,苗旁淺篇三次在穗期,中耕深度以2 cm~3cm為宜,結合施肥進行淺培土。
6.4澆水與排水
土壤水份應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干旱時應進行澆水,以增粒、增重。田間有積水時應及時排出。
6.5隔行去雄
在玉米剛抽雄時,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去雄時切忌損傷頂端葉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莖葉,以免造成減產。
6.6人工輔助授粉
授粉宜在晴天上午9時~11時進行,要邊采粉邊授粉,使花粉均勻地落在花絲上。
7病蟲害綜合防治
7.1主要病蟲害
玉米主要病蟲害有玉米紋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粘蟲、紅蜘蛛。
7.2防治原則
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7.3防治方法
7.3.1農業防治
通過選用抗病蟲品種,輪作倒茬,培育壯苗,精耕細作,間、混、套種等農業措施。
7.3.2物理防治
利用燈光、顏色誘殺、機械人工捕捉害蟲等物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