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曉云
[中圖分類號]S 56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87—01
石柱子參,簡稱柱參,為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起源于野山參,是野山參經人工栽培馴化選育的品種,栽培區域是以寬甸縣振江鎮石柱子村為中心的周邊地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
石柱參傳統的栽培方式是毀林栽參,隨國家實施天保工程后,導致石柱參生產處于停頓狀態參,致使林參用地矛盾突出,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解決參林矛盾,延續發展石柱參產業,科技人員提出了發展林下石柱參,讓柱參回歸大自然的發展理念,引導參農進行林下柱參栽培,經多年試驗試范林下栽培柱參技術已獲成功。
目前,石柱子村已有573戶農民發展柱參產業,占全村農戶總數的52%,發展林下柱參已達到5000多畝,全鎮年產鮮柱參10000公斤,年產值8000萬元,純收入5000萬元,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6319.00元。解決了1000多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
1建園
1.1土壤的選擇
土壤表層以枯葉為主的腐殖質層,其下是黃沙土壤,含有礦物質和有機物質,有清香味或中藥味,具有團粒結構,肥沃疏松,通透性良好的微酸性壤土和沙壤土為宜。腐殖質層深厚(10CM左右)有黃泥底,不漏水,底為塊粒狀,呈亮褐色,土壤溫度適宜,蓄水透氣性良好,上松下緊,松而不散,緊而不堅。
1.2坡向、坡度
林地的坡向最好是北坡(坐南面jb,也就是山的背坡,其次是東坡(坐西面菊或西北坡(坐東南面西北),坡度為20—25度為宜。
1.3植被要求
選擇天然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主要有樺樹、山榆、色樹、花曲柳、水曲柳、裂葉榆、黃波蘿、柞木、刺槐、核桃楸等樹種的混雜林,其林齡最好是在20—30年生的中齡林,樹高10米以上,具有較為發達的樹冠,林下空間大,通風透光適宜,透光度達到20%左右。
2清理林地
2.1清理喬灌草植物,調整郁閉度
對郁閉度較大的林地,應逐年淘汰楸、柞、椴等不適宜樹種,對林地空間大的地方栽上刺槐、白榆等小葉速生樹種,調整不合理的環境。要保留適當密度的林下小雜樹及灌木探子,具體做法是.凡是長草地面的小樹或灌木棵子就不要砍掉;凡小樹棵子樹下不長草,必須把距地面太近的樹枝清理掉,如過密,應去掉闊葉樹留小葉樹,進行適當間伐。清理多年生惡性雜草,保留林地原有的枯枝落葉層。播種后1—2年,林地郁閉度要大一些等,北坡0.7、東坡、西北坡0.8,隨著柱參年限的增長,郁閉度隨著縮小,一般3—5年生北坡0.6,東坡、西北坡0.7,5年以上北坡0.5,東坡、西北坡0.6為適宜。
2.2整地
整地一般在秋后播種栽參前進行。清理石塊、灌木及雜草等,按自然地形確定栽參區域和播種區域,順山坡放線,按線規劃出1.5米寬床面,床與床間距半米,并且每隔50—60米修一條順水溝,把水順入自然溝內。如果是播種床,在不破壞原土成結構的前提下,將多年生的惡性雜草和砍掉的小灌木根刨除,然后把刨掉的雜草摟入作業道。
3播種、栽植
3.1種子處理
用0.5%高錳酸鉀浸泡柱參籽2小時后洗凈,參籽與河沙按1:2—3的比例混拌均勻,沙子濕度為60%,裝入編織袋內,選背風向陽處挖40厘米左右深土坑,把袋子放入其內,再用河沙填埋與地面齊平,其上用土培成一個小土堆。如實行秋播可在封凍前取出播種,如果春播應在清明土壤化凍后取出,進行催芽處理,當裂口露出芽尖達到80%時,進行斷根處理。
3.2播種
秋播在結凍前進行,在床上橫床開溝深5厘米,行距20厘米,每行溝內播種40粒左右,覆土比床面高1公分,每畝播7斤種子,然后蓋上3厘米厚樹葉。床面撤上拌有鼠藥的花生仁、小魚誘餌,以防鼠害。如春季播種不用覆蓋樹葉或雜草,可適當覆蓋一層落葉松葉保濕。
3.3移栽
種栽用50%多菌靈100倍配制藥液浸泡2小時后,撈出控凈水陰干待用。開圓形穴移栽,4—5年生小參苗,刨坑深度15cm以下,穴直徑10—12cm;6—8年生中參苗,刨穴深度20cm以下,穴直徑12—13cm;10年生以上大參苗刨穴深度25cm以上次直徑15cm左右,每穴栽植1株,須根按坡向下垂,覆土踩實,覆土要高于原床面50n,防止穴土沉實后形成小坑積水爛參。然后再覆蓋上5—6cm厚的樹葉。
4管理
4.1光、濕調控
要根據柱參生長年限、坡向調整林間透光度。每年夏秋兩季,注意林間觀察,對郁閉度過大的地方做好標記,于冬季清理樹冠枝杈,對郁閉度過小的地方用鐵絲與周邊樹枝互拉遮光或補栽刺槐。經常清理排水溝,保持暢通,使雨水雪水及時排除,如早春冰雪融化和雨季,可摟出床面樹葉,使土壤水分達到正常標準后再覆蓋上樹葉。干旱季節如發現參體裸露及時覆土補足覆蓋物。
4.2病、蟲、鼠害防治
林下柱參主要病害有銹腐病、立枯病、黑斑病、水銹病。
選擇適合柱參生長條件林地,加強林下柱參科學管理,調整光照,控制濕度,雨季及時排水防澇滲種、參栽要徹底消毒滅菌,發病季節可用粉銹寧、多菌靈、立枯靈、多抗霉素等藥劑噴霧處理,同時選地時不要選用坡度小、土壤水分大的林地。
柱參地上部害蟲主要有地上害蟲和地下害蟲。地上害蟲可用辛硫磷及菊脂類藥劑防治。地下害蟲用絕殺噴床面,淺混土后再栽種柱參;用1公斤敵百蟲拌炒香的麥麩子或豆餅20公斤,加適量水配成毒餌,在傍晚撒于床面上,可消滅地下害蟲。
在害鼠活動的春季和秋季,用鼠藥拌誘餌毒殺,用磷化鋁放入鼠洞熏殺。
5采收
林下柱參一般采收年限為13—20年,年限越長參質量越好,價格越高,最好20年后采收,可達到野山參的價值。
采收期從果實成熟后至封凍前進行,用鎬、鏟、竹木簽等工具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