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立新
[中圖分類號]S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98—01
前言:山藥又名薯蕷、長芋、山薯和腳板苕等,屬薯芋科薯芋屬,中國自古栽培,分布很廣,南北都有栽培,以江蘇、山東、河南等省廢黃河故道沖積土區栽培最多。以其肥大的塊根或圓柱狀根供食用。塊根中含有蛋白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膽堿等,營養價值較高。
山藥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溫暖,不耐寒,塊根10℃以上開始發芽,莖葉生長以25℃-28℃為最適,塊莖膨大以20℃-24℃最快。中國除東北和西北外,其余各省、區均有山藥栽培春季塊根栽植以后,能發芽抽生新蔓。莖蔓長達3米以上,右旋,常帶紫色,圓形或棱形。葉片一般為心形,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氣生塊莖,亦稱山藥蛋),也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的肥大塊根,一般為棍棒狀表皮粗糙,表面密生細須根,肉多為白色,亦有淡紫色。夏季葉腋能叢生淡黃色、棕色或白色小花,呈穗狀,雌雄異株,結實很少,栽培上多行無性繁殖。
山藥要求氣溫溫、天氣干燥,短日照有利于塊根和氣生塊莖的形成。對土壤要求土層深厚、并且土質疏松、保水保肥的肥沃砂壤土為最佳。土層越深,越有利塊根生長,產量也就相對高。在稍粘重土壤中栽培,塊根短小,但組織致密,品質佳良,山藥忌連作。
面對種植結構調整的要求,山藥以其很好的營養滋補作用及上等的出口創匯重要蔬菜品種,成為農民首選的高效農業作物,作為基層農技人員深入研究山藥栽培技術,對于農民增收意義重大。
下面就彰武地區山藥高產栽培技術論述如下:
1品種及品種來源
彰武縣種植的山藥品種為白皮長毛山藥,第一年在山東引進種苗,進行生產,長出山藥豆,第二年由山藥豆繼續繁育種苗進行再次生產。
2栽培模式
采用開溝法,并做成高出地面10—12厘米的畦床,壟距50—60厘米,株距20厘米。
3選種催芽
種薯的選擇要求健壯、短粗、內質新鮮、沒有病蟲害的栽子,也可選用直徑3厘米、長10厘米的健壯山藥段種薯。催芽前要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粘住切面,以防新切面病菌感染。催芽方法就是將切面消毒后的栽子或山藥段子,在晴天中午曬至段頭有細小的裂縫時就行再放在溫室或育苗床中催芽,在溫度達25℃條件下,半個月即可發芽。
4及時定植
在壟中間開10厘米的淺溝,溝內澆足水,等水滲后將種薯縱向平放在溝中,芽朝一個方向,間隔20厘米,均勻鋪開,然后覆土5—6厘米,填平,輕踩。
5田間管理
5.1及時搭架:山藥出苗后,苗高達30厘米左右,發現甩蔓,應及時立桿扶蔓搭架,一般用人字形架,架高以1.5米以上為宜,避免纖細而脆弱的幼莖被風折斷。
5.2適時澆水:山藥既不耐旱又怕澇,因此在田間管理中澆水這個環節就得十分注意,要適時適度。定植前一定要澆1次透水,覆土后不澆水,出苗一周左右,再澆定植后的第1次水,且澆水量一定要小。隨著山藥植株的生長需要,水量會不斷增加,應及時調整澆水量,滿足山藥各個生長時期對水分的需要。
5.3正確施肥要注意以下幾點
5.3.1根據山藥的生長特性施肥
根據山藥的特性,山藥的根莖長達1米左右,但是山藥的吸收根系比較粗大,且主要分布于距離地面30厘米的耕作層中,這些根系吸收的營養占山藥全部根系吸收營養的絕大部分,而距離土壤表層30厘米以下的山藥根系主要起固定作用,對營養的吸收能力很弱。
5.3.2山藥施肥不可以過深
在施用基肥時過深,以致使用的肥料多集中在下層土壤中,上部土壤中的營養供應不足,致使山藥的吸收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夠的養分,而根莖下部的根系對營養的吸收能力又較低,所以導致山藥生長不良。同時肥料施用過深,山藥幼嫩的根莖尖端在下扎時遇到肥料,還會將根莖尖端燒壞,影響根莖的產量和質量。
5.3.3采用水壓鹽式施肥法
給山藥施肥,應該采取以水壓鹽的方法,以降低深層土壤的肥料含量,避免根莖生長不良。同時現在為了促進山藥的生長,還要注意加強后期追肥.以保證山藥對營養的需求,促進山藥的生長。
5.3.4防止肥料的流失
生產沙田山藥,不能多施基肥。山藥新植株的生長初期,主要是依賴種薯中的養分。發芽后的一段時間。山藥植株對肥料的吸收利用是很少的。因此,山藥的基肥,特別是沙田施用的基肥,應該注意選育遲效性的且不容易流失的肥料,如磷肥、石灰、微量元素肥料等。至于氮肥和鉀肥,只要拿出全生育期肥料總量的1啟或1/4做基肥,全面撒施于田中就可以了。
山藥除了在正確合適的時間內施肥外,還要注意在雨前或灌水前追肥。抓住對山藥的施肥特點。不要錯過山藥的正常生長期。從而,提高山藥的產量。
6田間中耕除草
山藥田除草要早,根據地塊的具體情況,面積小可人工除草;大面積必需使用除草劑,在雜草萌動前或雜草將出土時施用。現在市場上除草劑種類五花八門,品種繁多,一定要選用高效、低殘留的除草劑,例如百草枯、殺草凈等等。
7病蟲害防治
7.1山藥經常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莖腐病等,炭疽病、葉斑病剛發病時用500A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70%代森錳鋅800倍液交替噴霧,10天左右1次,至少連噴3次差腐病發現發病立刻用50%多菌靈400—500倍液、或95%敵克松200—300倍液罐根,15天1次,至少連灌3次。
7.2山藥經常發生的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可用90%晶體敵百蟲150g加豆餅14公斤配成毒餌,傍晚撒施田間誘殺。
7.3線蟲坷在種薯末萌芽和分段前,進行溫湯浸種,即放置52℃溫水中浸泡10分鐘,并上下攪動2次,達到殺蟲目的。
8及時收獲
山藥地上部的莖葉表現為枯黃,氣溫降至10℃左右時采收.過早采收產量低,過晚采收容易受凍害。采收時,根據山藥的長短,采用適當的方法,應注意避免弄斷塊根,建議推廣機械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