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守保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202—02
通過腐熟劑在秸稈還田中應用的試驗效果,可以看出秸稈還田,并在還田秸稈使用秸稈腐熟劑,能夠縮短秸稈的腐爛時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使水稻的產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與對照相比增產47.2公斤/畝,增產8.51。應當在水稻生產上推廣應用。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安排在籍山鎮倉溪村陳昌余的早稻后茬雙晚稻田進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土種屬砂泥田,PH值6.1
1.2試驗材料
本試驗用的秸稈腐熟劑品種為河南寶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腐熟劑產品BM菌劑。
雙季晚稻品種為秀水03,7月23日移栽。前茬作物為早稻,品種為嘉興8號。
1.3試驗設計
根據農業部試驗方案要求,本試驗共設2個處理,處理l為使用河南寶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腐熟劑產品BM菌劑+常規施肥+秸稈.處理Ⅱ為無秸稈對照,即常規施肥,無秸稈還田。雙季晚稻試驗處理Ⅰ面積為3.1畝,處理Ⅱ為2.5畝。要求在每個處理中均勻配對設置5個重復取樣觀察及測產考種點。配對設計的處理間設置子埂隔離,子埂用稻草填充,再用泥充實后鋪薄膜以防串水串肥,各處理分別設進、出水口,單排單灌。除試驗的處理不同外,其他農事管理等完全一致。
1.4試驗實施
雙季晚稻試驗于7月22日施用腐熟劑,秸稈還田按每畝還田秸稈350kg,腐熟劑的施用量均按照畝施用2kg,且為了滿足秸稈腐熟分解消耗氮素和水稻前期生長所需氮素,基肥與腐熟劑同時施用時,每畝還需增施3kg尿素。不同處理的基肥、追肥施用量及施用時間相同,基肥施用量每畝折純量均為:N 8.3kg,P2O52.4kg,K2O 4.3kg;追肥:N 4.2kg,K2O 3kg。前茬作物還田量(除處理Ⅱ)均為400kg/畝。
1.5調查內容
自腐熟劑施用后,按方案要求,在使用腐熟劑秸稈還田后的第5天、第10天、第30天、第70天進行觀察記載秸稈腐熟進程。試驗于11月5日,在雙季晚稻成熟后,每個處理中的配對設置5個重復取樣點進行實收測產,并進行室內考種。
注.試驗設置:統計時把秸稈顏色中黃、微黃、褐黃、黑黃分別定為1、2、3、4級,秸稈氣味中的霉味、氨味、酒味、腐爛味分別定為1、2、3、4級,手感軟化程度中的硬、微軟、軟、腐爛分別定為1、2、3、4級,統計時各處理中的腐解程度數值為三大指標級別數值之和,數值越大表示該處理的麥草腐爛越快,腐熟作用越明顯。
2結果分析
2.1秸稈腐熟進程觀察
從表1可知,使用腐熟劑后,雙季晚稻試驗腐解程度數值在第5天、第10天、第30天、第70天分別為4、8、11、12。腐熟程度明顯增加,說明腐熟劑的分解腐爛作用很明顯。
2.2長勢及抗逆性觀察
從苗情調查可知,施用秸稈腐熟劑的(處理)與未施用秸稈腐熟劑的(處理Ⅰ)相比,前期秧苗青秀挺健,秧苗素質好,水稻生長抽穗后期保持有3-4片功能葉青綠,有利于水稻的灌漿結實,為水稻高產奠定了基礎。同時水稻的抗病蟲害、抗倒伏、抗寒等能力明顯高于未施用秸稈腐熟劑的處理。
2.3產量分析
從表具體見表2、表3可見,雙季晚稻試驗施用秸稈腐熟劑的(處理)比未施用秸稈腐熟劑的(處理Ⅰ)增產47.15千克/畝,增幅8.51%。增產效果較好。
2.4經濟效益分析
從表4中可見,施用秸稈腐熟劑的(處理)比未施用秸稈腐熟劑的(處理Ⅰ)的純收益,雙季晚稻試驗增加105元/畝。產投比也明顯增加。這說明秸稈還田腐熟技術不僅增產,更能增加經濟效益。
自由度v=n-1=5-1=4,查表得t0.05=2.571,t0.01=4.032。因t=10.672〉t0.01=4.032,處理1和處理2差異水平達極顯著,說明秸稈還田腐熟技術有極顯著效果。
3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秸稈還田腐熟技術它縮短了秸稈的腐爛時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使水稻的產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也能增加經濟效益,同時能明顯增強水稻的抗逆性。此項技術可以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