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東安 趙揚 廖金連
[摘要]豬瘟病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對養豬業造成很大的危害,對我國的養豬業的生產也造成較大影響。近幾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明確規定在申報核心種豬場時必須做好相關疫病的凈化工作。所以,做好種豬場的豬瘟病凈化工作,對今后的養豬業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規模養豬場 豬瘟 凈化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284—01
1豬瘟帶毒調查階段
1.1臨床癥狀觀察
如果是妊娠期間染病,會增加母豬流產的幾率,以及增加弱仔、死胎和畸形胎的數量;如果在哺乳階段患病,主要的癥狀為神經震顫、運動障礙、抽搐等,并且患病的豬只會迅速增多:如果是保育及育肥階段染病,會出現便秘、腹瀉交替癥狀,且腹下、耳和四肢內側等少毛部位出血、發紺。通過解剖,主要是多發性出血的敗血癥;同時,脾臟梗死,淋巴結水腫、出血,且外觀呈大理石樣,腎臟則會有出血點出現,呈針尖大小。此外。病豬全身的漿膜、黏膜、心、肺、膀胱以及膽囊均可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出血斑;回腸末端、盲腸和結腸常有特征性壞死和潰瘍變化,呈紐扣狀。以上癥狀,初步可以斷定為豬瘟。
1.2抗體監測
通過對抗體進行監測,可以準確的掌握豬群中豬瘟抗體合格率和抗體整齊度、離散度情況。并對監測出抗體不合格的豬及時采取2次免疫,通常2次免疫要與1次免疫間隔6周。2次免疫后,再間隔6周進行抗體監測,結果如果呈陽性,則保留;如果成陰性,則要及時的淘汰。監測時,豬群的抗體合格率超過90%,則可以直接到第二階段膽如果豬群合格率低于90%,就必須對全群進行重新監測,對不合格的豬進行補免,直到合格后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
2豬瘟穩定控制階段
2.1全部母豬在進行抗體監測后,合格率要達到90%以上。
2.2后備豬在入群必須進行抗體監測,并合格。如果不合格則需要進行補免1次,抗體監測除監測豬瘟病以外,還要監測豬偽狂犬病抗體??贵w監測不合格的豬決不能留種,但可以作為育肥豬。
2.3對于種豬群豬瘟病毒帶毒狀況監測,豬瘟抗原陽性者直接淘汰。
3豬瘟全群凈化階段
3.1種豬群監測。實施凈化的種豬要進行豬頭采取樣本,主要通過扁桃體樣本進行病毒監測。
3.2監測結果為陽性的種豬要立即淘汰,并做科學合理的處理。
3.3后備種豬的監測與補充。后備的種豬也要豬頭采取扁桃體樣本進行監測,只有結果呈陰性,且抗體檢測合格的才能補充為種豬。
3.4引種監測。對于從國內引進的其它種豬,也必須采取扁桃體樣本,進行逐頭監測,呈陰性的才能合群飼養。
3.5種豬群的再監測與凈化效果分析。1年后,設立非免疫母豬哨兵豬(要求豬瘟抗體為陰性),哨兵豬占母豬數量2%~3%,或最低為10頭母豬,哨兵豬數量可固定,并循環使用。不免疫哨兵母豬分別在豬群的配種前、懷孕后40~50d、80~90d、產后兩周分別采血監測豬瘟抗體,其后代(交叉寄養的除外)于3~4周齡監測,豬瘟抗體均應為陰性。凈化實施完成后連續2年生產成績正常穩定。同城監測為1次/年,按10%進行種豬群扁桃體采樣監測豬瘟病毒,同時采集10%的血清進行抗體監測,確認凈化效果,引入豬瘟野毒陰性且抗體合格種豬和豬瘟野毒陰性精液。既然有了安全有效的方案,那么在實施方案的各階段所用到的道具也是凈化成敗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我國豬瘟野毒廣泛存在的背景下,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以及高質量的疫苗顯得尤為重要。
3.6搞好養殖場生物安全管理。主要體現在消毒管理、滅鼠管理、殺蟲管理、環境控制管理這四個方面。合理科學嚴謹的管理體系對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運輸工具的消毒,以及養殖場參觀人員、鳥類、嚙齒動物的控制和安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