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靜 萇靜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290—01
農村環境整治是一項層次眾多、目標寬泛、任務繁重的系統工程,也是優化發展環境,改善農村面貌,提高農村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惠民工程。2013年6月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啟動以來,無極縣各鄉鎮把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當做一項重要的“三農”工作來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獲得了人民群眾廣泛的認可。2015年4月此項活動正式更名為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隨著活動的進一步推進,各地區反饋出一些問題,如重整輕管,農村環境反彈現象嚴重,很多地區出現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長效管護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并發揮相應的作用。本文就以無極縣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情況為藍本,分析當前農村環境整治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并對如何建立起“多元立體”的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提出建議。
1無極縣美麗鄉村建設的進展情況
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無極縣自2013年9月啟動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強力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具體進展情況如下:
綠化工作:目前,全縣11個重點村已完成環村林帶等村外綠化31050平方米、植樹10610棵村內綠化12790平方米,栽植各種苗木48228株。道路硬化:截止目前,總投資336萬元、總長度11公里的19項硬化項目,已完成10項,里程4700米,投資144萬;正在施工3項,里程2400米。“四清”工作:目前,全縣已有164各村建立了保潔隊伍。其中,26個重點村共清運垃圾雜物2,5275立方米,清殘垣斷壁和路障379處。改廁工作:目前,重點村已經改造連茅圈857座、旱廁887座。
與此同時,無極縣還著力推進美麗庭院創建、危房改造、農村能源清潔開發利用等工作。通過兩年多的努力,無極縣部分農村的環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觀,農民生活方式得以轉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柳見村被評為“2013年度石家莊市美麗鄉村”榮譽稱號;西羅尚被評為“2014年度河北省美麗鄉村”,馬古莊、袁流村、南朱村被評為“2014年度石家莊市美麗鄉村”等。
2反饋出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2.1有的領導不重視、群眾參與度不高
首先,俗話講“領導抓、抓領導”強調的是領導要起好帶頭作用,強化責任意識。當前,仍有個別領導干部對農村環境整治問題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農村環境整治問題的嚴重性及治理工作的緊迫性。其次,因為個別農村基層領導干部素質不高,工作能力不強,造成了農村環境整治宣傳力度不夠,措施不力,沒能有效的發動群眾,調動起廣大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再有,農村面貌改造行動的主體是農民。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分散性強的特點仍十分明顯。所以怎樣把農民發動起來、讓農民參與進來,是搞好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第一個難題。
2.2整治與管護資金相對缺乏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無論是基礎設施的建設、環境的有效整治、村莊的綠化美化,還是環境的長效管理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由于市縣財力撥付有限,以及鎮村兩級財力不足,致使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建設緩慢。
2.3工作進展不平衡,長效管理機制不完善
由于各村的對問題的認識不同、基礎不同、整治力度不一,導致各地區工作進展的不平衡。從總體看,縣重點村及位于公路沿線的村好于非重點村及較為偏僻的村,經濟基礎條件好的村好于經濟薄弱村,村級領導班子強的村好于領導班子渙散的村。此外,部分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建成后,出現無人管理等問題。如,有些村子衛生管護、綠化管護、污水處理等管護問題和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不能滿足群眾對生活環境的要求。
3對農村環境整治“多元立體”長效管護機制的構建與思考
3.1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強化領導責任意識
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有助于全方位統籌、協調各方面工作,對農村環境整治可以起到組織保障作用。建議在成立領導小組的前提下,各地區還可以實施駐村幫扶。從上級市、縣選派機關干部組成工作組,進駐到各村開展幫扶工作。這樣既可以了解村情民意,也能夠同村兩委先行編制規劃,推進項目建設。
3.2建立健全資金的多元投入機制
農村環境整治的核心問題始終在資金的籌集上,建議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市場運作、農民自籌、社會贊助等”多渠道投入機制。一是建立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各級財政應本著支持“三農”的理念,增加對農村環境整治的投入,建立起相對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無形巨手”作用,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投入機制。三是探索建立村民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農村環境整治應正確處理農民自力更生與政府政策扶持的關系,健全農民自助籌資酬勞的機制和辦法,把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和農民自主投入緊密結合起來,用足“一事一議”籌資酬勞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優勢互補、有機結合的良性互動。四是多渠道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各鄉鎮要做好這方面工作,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慈善資金,動員企業捐資捐助,為農村環境整治出力。
3.3建立健全農民主體機制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群眾,只有群眾的真正參與,農村環境整治的效果才能得以鞏固。如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嘗試創建村民自助的管理模式。像“四清”問題就可以劃分出獨立的衛生區域,分戶管理、獨立負責、張榜公開、懲差獎優,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此外,發揮農民主體性還要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可以從建立宣傳發動機制入手,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營造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3.4建立健全各部門協作共管機制
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加強指導、督促、檢查,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綜合整治長效管護的總體要求和職責分工,狠抓措施到位和工作落實,形成合力,整體推動。
3.5建立健全督導檢查機制
制定督導檢查方式、落實考核辦法。對于督導檢查的方式可采取日常督導和集中督導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落實規劃、發動群眾、資金籌措等各環節的督導檢查,及時研究解決督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3.6建立健全績效考核獎懲機制
嚴格落實考核辦法。從組織領導、宣傳發動、措施落實、整治成果、長效管護和經費籌措等方面對各地區定期考核;并將考評結果作為各單位、各地區工作目標的重要內容,還可以與省、市、縣政府下撥環境整治和管護經費掛鉤,以推動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