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蒙
他是聯合國歷史上第6任秘書長,在冷戰后最動蕩的時期,臨危受命,為國際和平做出貢獻;他來自埃及,是第一位出身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致力于擴大聯合國在維和行動中的作用,喜歡自稱為第三世界的大膽捍衛者,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由于與美國結怨,他成為聯合國70年歷史上唯一一位沒能連任的秘書長。2016年2月16日,埃及開羅,人稱“聯合國法老”的埃及人加利與世長辭,享年93歲。
好人加利
說起聯合國秘書長這個職務,經常有人稱之為“無權之王”,這個位置的確沒有任何實質性權力,但卻又擔負著調停國際關系的重要使命。對于這個工作,聯合國首任秘書長賴伊曾經這樣形容:這是地球上最難做的工作。而第7任秘書長安南也曾經形容,自己從事的是“走國際鋼絲繩”這樣的工作。而加利,則是冷戰之后的第一位聯合國秘書長。
2月16日的聯合國總部,在有關也門人權問題的會議開始前,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委內瑞拉代表拉米雷斯宣布了加利辭世的消息,安理會15個成員國代表全體起立,默哀一分鐘。當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對加利生前的貢獻表示了肯定:“作為聯合國秘書長,在他的主導下,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大幅增加。”
埃及官方報紙《金字塔報》報道,93歲的加利是因為骨盆骨折進入開羅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2月11日,埃及總統塞西還專門打電話問候加利的傷勢。但是5天后,加利因為骨折誘發的并發癥去世。2月18日,在埃及開羅的一處廣場,埃及為加利舉行了隆重的軍方葬禮。這種葬禮一般只為現役或是退役軍人舉行,而加利因為貢獻突出,在2012年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尼羅河勛章而獲此禮遇。
在加利去世當天,一段他生前接受采訪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采訪者是英國喜劇演員科恩,他喜歡故意以大嗓門和缺乏教養的方式調侃政客,很多人都因為他的無禮行為而發怒。采訪中,科恩拋出諸如“迪士尼樂園是個國家嗎?”“哪個國家的代表發言最讓你覺得搞笑?”等問題,而加利表現出冷靜和涵養,讓觀眾頗為贊揚。英國《衛報》稱,加利是個彬彬有禮的人,他總是穿著經過精心剪裁的西裝,很少穿便裝。加利是個工作狂,漂亮的妻子總是抱怨他對社交活動不感興趣。
不過加利的助手卻很欽佩他的勤懇努力。在很多人看來,加利死板專制,甚至有些憤世嫉俗,但親近的人卻稱他是個故事大王,溫和風趣,散發著一股老式魅力。
然而,在美國媒體口中,加利卻乏善可陳。《紐約時報》稱,加利的聯合國秘書長任期是混亂時期;《華盛頓郵報》稱,1993年加利曾批評美國拖欠聯合國近10億美元的會費,致使聯合國與克林頓政府產生分歧。而加利也在自傳中提到自己與克林頓打交道的困難:“在英語里,布(boo)是噓聲,喝倒彩之意。他嘲笑我名字的發音,布—特羅斯,布—特羅斯,聽起來像起哄的暴民。”
天生調解人
1922年11月14日,加利出生在埃及開羅一個富有影響力的科普特人基督教家庭。加利的父親曾是埃及的財政部長,祖父曾任埃及總理。加利取得過巴黎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熟練掌握阿拉伯語、英語和法語三門語言,并創建了埃及最大的智庫——《金字塔報》政治與戰略研究中心。1977年,薩達特準備訪問以色列,遭到內閣的反對。關鍵時刻,加利挺身而出,陪伴薩達特訪問耶路撒冷,會晤時任以色列總理貝津。就在出訪前兩小時,加利被任命為埃及外交國務部長兼代理外交部長。
1978年9月,加利與薩達特總統一起前往美國,參加了戴維營談判,并在埃及與以色列簽署《戴維營協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協議結束了埃以長達31年的交戰狀態。《紐約時報》稱,“以和為貴”是加利秉持的政治主張。加利也自稱是天生的調解人,在他看來,對話可以消除那些表面上看來無法消除的分歧。
唯一沒有連任的秘書長
1992年1月1日,69歲的加利宣誓就職為聯合國第六任秘書長,成為第一個擔任此職的非洲人。當時冷戰剛剛結束,新的世界秩序亟待建立。加利希望通過大刀闊斧地改革來增強聯合國的獨立性。但在維護各國領土主權和進行人道主義干預之間如何保持,國際社會存在很大爭議,聯合國往往處于尷尬地位。
1993年,克林頓政府應聯合國要求,派遣美軍士兵前往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執行維和任務,遭遇當地武裝分子襲擊,導致18名美國士兵喪生,這一事件震驚美國,后被拍成電影《黑鷹墜落》。英國《金融時報》稱,克林頓政府將這一慘劇歸咎于加利的決策失誤,而加利則反駁稱克林頓政府把自己當做了替罪羊,美國和聯合國的關系趨于緊張。
1994年,盧旺達內戰中,胡圖族對圖西族以及胡圖族溫和派進行了有組織地大屠殺,造成至少80萬人死亡。在這起悲劇中,聯合國未能及時進行干預,在大屠殺足足進行了一個多月后,才將維和人數從260人增加至5500人。事后,加利坦言,盧旺達事件是其在聯合國秘書長任內最大的失敗。而美國政府一方面投票支持安理會的維和行動,另一方面卻不愿派兵支援的做法受到加利的指責。
一年之后,也就是1995年,波黑內戰使聯合國的權威再度受到質疑。一方面,聯合國因為波黑內戰中的大屠殺事件備受指責;另一方面,北約利用局勢拉偏架,擴大自身在波黑地區的勢力。這讓聯合國的聲譽再一次受到沉重打擊。此時,距離聯合國秘書長換屆選舉和1996年美國大選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克林頓政府擔心,如果支持給自己造成麻煩的加利連任,可能對本國選情不利。
于是,時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爾布賴特在聯合國內部展開了扳倒加利的活動。奧爾布賴特曾說:“我會讓加利認為我是他的朋友,然后我會打斷他的雙腿。”加利的職位最終被負責維和的副秘書長、加納人科菲·安南取代。
在1996年12月的謝幕演說中,加利說,原本希望冷戰結束后,聯合國能扮演決定性作用。但在他任期的幾年中,聯合國問題重重,理想開始破滅。雖然聯合國秘書長一職加利只干了一屆,但客觀地說,在那個危機四伏的后冷戰時期,加利為聯合國在動蕩的全球局勢中找到了立足之處,使得聯合國至今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這才是加利留下的最重要的政治遺產。
(本文選自:看世界 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