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輝
摘要:就業工作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面臨著良好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高校必須把大學生畢業就業工作融入到“三育人”的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促進其充分就業。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三育人;方法;途徑
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以實現他們的個人價值,是建設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以促進社會和諧。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全過程,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對于進一步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近階段,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著良好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1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良好機遇
第一,在高等教育宏觀發展方面,已轉向內涵發展模式,人才培養的基礎將得到更好的鞏固。高等學校擴招速度將趨向緩和,學校也會普遍將工作重心放在調整內部結構上來,這種變化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畢業生人數增長帶來的壓力,而高校也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對畢業生的提升就業質量和就業指導服務上來。
第二,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崗位增長方面,國民經濟平穩發展,新增就業崗位較為充足。
第三,在對大學生就業工作重視程度方面,各級政府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相應的保障機制也進一步得到了完善。
2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
第一,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有可能會加劇就業中的結構性矛盾。
第二,在畢業生求職方面,畢業生主體意識進一步增強。求職個性化需求會進一步增強,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接受“求職是自己的事”這一觀念。因此,學生對求職選擇表現得更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大學畢業生對學校個別情況下一廂情愿舉行的就業服務活動無動于衷。有時會出現用人單位和學校兩頭熱,積極舉辦招聘會,而學生只有少量到場參加招聘。另外,不少學生對求職中學校過多的管理(如違約管理)表示反感。
第三,在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畢業生方面,用人單位的消費主體意識將進一步凸顯。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拔中會更重視消費原則,更看重所聘人員能否為單位帶來“好處”,在就業工作仍然處于“買方市場”的大環境下,用人單位仍然牢牢掌控著招聘的主動權。
二、將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融入到“三育人”全過程的方法和途徑
1新生入學教育確定生涯目標
對于帶著無限憧憬和美好理想,邁著青春步伐跨入大學的學生,我們要引導他們確定一個長遠而有奮斗價值的目標,并為之奮斗。同時,高校要規劃好請相關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實習單位帶教老師、畢業校友、專家學者對新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用全球化、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激勵學生,讓學生認識外部世界,了解職場環境,以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并請知名學者講解治學之道和學習方法,使新生方向明確、任務清楚、決心堅定。
2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整學科專業結構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布局,加強行業調研、市場調研,根據社會需求導向,找準辦學定位,明確培養目標,主動及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
3以活動為載體,提高社會活動能力
共青團、學生會是團員、青年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學生要在校、院、班團組織的領導下開展了大量的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三下鄉”活動、“挑戰杯”創業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在這些學生大量參與的活動中,學生們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提高了社會活動能力、組織協調能力。
4開展就業服務,加強分類指導
學校要加強就業指導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就業工作體系,為學生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求職推薦、人事勞動保障等多種服務;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并納入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求職意向,開展模擬筆試、面試訓練,增強學生的求職信心和技巧;要加強對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心理指導,通過多種生動有效的教育,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合理調整就業預期,積極主動就業。
5搭建平臺,促進充分就業
學校在畢業生中廣泛宣傳與學校簽訂意向書的實習就業基地的相關情況,積極組織在校生到這些單位實習,聯系專業教師解決他們在生產實際中的問題,鼓勵畢業生到實習就業基地工作,逐步形成實習、科研、就業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使學校和用人單位良性互動、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