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捷
摘要:貴州地處我國西南地區,和其他大部分省份相比,貴州的經濟相對落后,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由于經濟條件較差,收入偏低,農村大部分青壯年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許多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心理問題;社會關愛
一、緒論
依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在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排名中,貴州省為5.29%,排名第31,遠低于全國平均比例8.86%的水平。安龍縣與望謨縣均為貴州省貧困監測調查縣名單之中。閉塞的地理環境和較低的人均收入導致該地區兩縣的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由此產生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論文以貴州省興義市安龍縣和望謨縣的五所學校為調查對象,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背景情況,比較詳細的分析和闡述了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主觀方面
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方面存在不足,上課經常走神,或是經常不完成作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上進心,缺乏積極性,有一些留守兒童認為學習無用,農民的孩子就做農民。同時,性格行為表現怪異,自我封閉,自卑心理嚴重。許多學生的心理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主要有自卑、嫉妒,自我封閉,某些行為表現怪異,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不愿主動與他人交流;并且收到長期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保守落后。通常表現為性格比較內向,不愿主動與他人交流,比較悲觀消極,缺乏自信心、缺乏安全感,自卑自閉等。
2客觀方面
許多教室的門破爛不堪,室內燈光也比較暗,主要是由于村鎮上資金不足導致的教室年久失修。即使有的村上的學校是三層小樓,也只是虛有其表。同時硬件資源嚴重缺乏。教學設備的缺少,學生的音體美器材嚴重不足,相關實驗設備因沒有開設課程成為擺設而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同時,留守兒童需承擔較重的農活和家務勞動。而由于留守兒童中缺少父母這樣的年輕勞動力,他們需要承擔的勞務就更重,年紀越大的任務就越重。
三、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習方面
1.1“學習無用論”作祟
在實地走訪中發現,許多孩子甚至是家長都認為“讀書無用”,很多家長們認為九年義務教育已經足夠,再念書就是浪費錢了,學費太高,還不如早點外出打工掙錢。有的家長,特別是女孩子的家長,覺得女孩子念太多書沒用,初中畢業就嫁人就可以了,從而導致學生和家長沒有繼續深造的想法。
1.2缺乏家長監督
負責照看留守兒童的是上了年紀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獨立生活。這些監護者一般都是老年人,年齡較大,身體條件差,文化素質低,不能給予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有效的指導。監護人本身視野面相對較狹窄,多數最遠只去過縣城,很少給孩子傳遞一些外面的信息。大多數留守兒童幾乎沒有課外輔導資料而且會利用學習時間干農活。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疑惑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與疏導,造成很多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
1.3師資力量薄弱
主要存在教師不到位,教學主體的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年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學校很少有家長會或心理輔導培訓講座,對學生關注重點偏向成績高低,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多數是民辦老師而且薪酬待遇特別低,導致老師教學積極性不高,這也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
2心理方面
留守兒童在受傷害時主動尋求幫助的第一對象大部分都是父母,而由于父母外出務工不在身邊,許多孩子在收到欺負或傷害時無從尋求幫助,只得忍氣吞聲,久而久之,這會給這些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因為害怕受到欺負而不與他人溝通和接觸,導致其越來越孤僻,甚至產生心理疾病。一般時候他們都不愿談及到父母,甚至有一些孩子已不記得父母的樣子了,只留下模糊的記憶和一線的期盼。
四、針對于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對策
1大力發展當地經濟
2014年,安龍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492725.9萬元,增長15.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5416萬元,增長21.6%。2014年,望謨縣少數民族人口占80.1%,少數民族主要有布依族、彝族、壯族、回族、苗族、佤族、拉祜族等。獨特的結構,精致的風格和獨特的吊腳樓是布依族民間建筑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豐富優質的產品,獨特的自然風光,美麗的和眾多的名勝古跡,非常適合發展兩縣的旅游業。利用旅游業創收,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有利于緩解大批年輕勞動力外流導致的留守兒童眾多問題。
2完善留守兒童幫扶制度體系
2.1改革二元制戶籍管理制度
戶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城鄉二元體制的限制,讓農民工子女也可以享受當地居民的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也是縮小城鄉差距、切實可行的措施。
2.2建立專項監管機構
建立專項的留守兒童監管機構,負責探析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及有效對策。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形成留守兒童資料,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進行研究,形成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3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投入
3.1營造良好學習成長氛圍
擴充城市教育資源,擴建校舍,擴充師資隊伍,讓務工者子女在城市獲得免費義務教育。加大農村教育投入,適時維修教學設施,添置教學器材,適當擴充師資隊伍并優化教師年齡結構,為老師和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學方面學校要注重留守兒童德智體全面發展,多給留守兒童做一些心理疏導工作,多一些肯定和鼓勵,杜絕言語上的刺激和身體上的懲罰。
3.2豐富學生文化課程
關于課程內容方面,建議給留守兒童多開設塑造良好人格的課程內容,尤其是《弟子規》《論語》等國學課程,教孩子一些法律安全、禮儀、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識,并相應增加一些興趣特長類的科目。還可以建立一個學校小圖書館,積極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認識到外面的世界。
4提高親情陪伴的比例
4.1督促監護人做好監護工作
監護人在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留守兒童有問題應盡快的教育并及時向家長反映。定期督促農民工家長要加強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與其他方面的關系的理解。同時要經常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系,并進行有效溝通充分了解留守兒童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及行為表現情況,并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
4.2強化家長家庭教育責任
強化家長家庭教育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舉止、思考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影響。就近務工的選擇,既方便聯系子女,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同時也能與學校老師取得及時聯系,獲取來自學校的全面反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留守兒童的父母應該保持與臨時監護人的聯系和學校對孩子的評價,發現并及時解決孩子的問題。
4.3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1)主動學習。學習目標明確并掌握正確的方法學習。培養學習興趣,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上課認真聽講,課下及時完成家庭作業,充分利用學校圖書資源,培養良好興趣愛好和特長。
(2)熱愛生活,堅定信念。樂觀態度看問題,遇到困難不退縮,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多與同學交流互動,多參加集體活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嘲笑欺負弱小,主動幫助他人;學會節儉,不攀比,不亂花錢;學會感恩。
5呼吁社會大眾關愛留守兒童
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社會關懷,拋棄嘲笑的態度。摘掉有色眼鏡,用正常的眼神去看他們,用愛去感染他們,用行動去幫助他們。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感,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注重社會效益,要知道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大家的努力,擁有愛是幸福,給予愛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