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程程
摘要: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點,關系到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進度和農業科學化的發展,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效率的重要方面。八五九農場是黑龍江省重要的農業區,在我省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是有效提高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本文分別從農業信息化的內涵和當前農業信息化的基本內容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解決農村信息化建設問題的有效方法,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村現代化;信息技術
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極大的豐富了農村生活,給農村現代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農業發展的新格局下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不僅使農村居民享受到了最新的農業動態、科學種植的方法和專家指導等,還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了農村的消費理念。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和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是當前農村改革的重要課題,是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是構建生態文明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農村生態平衡的重要手段,科學合理的農業信息化建設方法的實施,必將引導農村經濟走向繁榮。
一、農業現代化與農業信息化的基本內涵
1、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顧名思義,就是將最新的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業現代化建設上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業信息化是將我國傳統同業推向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我國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方法,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都體現著農業現代化的優勢。農業現代化的內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的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帶動、時代的革新而有了新的詮釋。就現代化水平而言,某一特定時期有不同的對比,衡量標準以同期發達國家的平均生產力水平為依據。在我國追趕發達國家生產力的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不同時期,隨著代表當時生產力水平的知識、技術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目標。當然,完成了階段性目標并不代表實現了現代化,沒有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之前,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就沒有完結。目前,國家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而農業現代化的時間表也與之基本相同。所謂農業,按照于光遠先生的定義,農業指的是十字形大農業,一橫是動物、植物、微生物種植養殖業,這一概念比農林牧漁更加全面;一豎分別是農業服務業、農業種養殖業、農業經濟產業。十字形大農業概括了大農業的所有方面,而農業現代化就是對十字形大農業整個體系的現代化過程。
2、農業信息化
關于信息化的表述,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 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具體體現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如統一規劃,統一分組等,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其中,智能技術的應用,也就是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給信息技術提供了許多新工具,具有獲取數據、傳遞數據、數據處理、數據衍生和數據使用的功能。和智能化產品用具相關聯的生產力,就叫信息化生產力,是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業信息化就是培育、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應用于農業領域的過程。農業信息化是農業全過程的信息化,是在農業領域全面地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 消費、市場等各個具體環節,加速對。傳統農業改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的過程。
二、農業信息化的包括哪些方面
在農業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認清農業信息化與農業電氣化、 農業信息數字化、農業智能化、農業自動化、農村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關系,抓住當前階段的建設重點,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部分專家學者的觀點不同,造成具體實施方案整體思路不清,對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因而,農業信息化的先導是農業電氣化,電能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是農業信息化和農業自動化的重要技術基礎。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是農業信息數字化,農業信息數字化要求農業的各個結構要素(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與各種過程(生產、 加工、儲運、經銷等) 全面數字化、農業以及農業各相關部門(生產、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務等)全面數字化與網絡化管理。農業信息化是農業智能化的前提,農業信息化是農業自動化的支撐,農業信息化是當前階段農業現代化的內容和建設重點。
三、以農業信息化建設全面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載體主要包括農業產前、 產中、 產后等過程的農業生產、 經營管理、 決策的信息化等。 農業信息化通過上述方面對傳統農業產生影響,對農業現代化的促進作用體現在農業現代化體系的各個方面。
1、農業信息化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
以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能促進農業產業化過程信息化、 高效益化。農業生產率將大幅度提高, 生產成本下降。粗放式大批量生產和高消耗的農業生產模式將被高度集約式的 “高產、高效、優質” 生產模式所代替,農業產業中服務、銷售比重逐漸加大,勞動密集型比重下降,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比重將提高。農業產前、 產中、 產后規劃將更加合理, 聯系更加緊密,這些都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和優化。
2、農業信息化提高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水平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的智能工具改造和裝備農業各部門,建立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可為農業服務、生產、銷售等各階段的經營管理決策者提供強大的技術手段和高效、暢通、豐富的信息渠道,將農業各階段經營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解決管理效率低、調控不及時等問題, 促進管理科學化、 合理化和最優化, 從而加快農業的全面發展。 利用農業信息技術中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技術輔助農業決策者、 經營者進行包括農業生產方案選擇、過程控制、農事管理、 施肥配方、成本核算、產品銷售等工作,將使農業生產實現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利潤,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
結語:農業信息化已成為農村建設規劃中的重中之重,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各種農業信息工具得到更新,農業信息化管理辦法也不斷增多,有效擴大了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覆蓋區域。而如何將電氣、數字、智能、自動和現代化技術應用到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上來,是影響整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點,有效的農業信息化手段的運用是全面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本文通過對農村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應用范圍進行系統的分析,提出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和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效措施,努力構建最優的農業信息化發展體系。使信息化方法以最美的姿態,最合理的運用出現在農村現代化建設中。
參考文獻:
[1] 李雅茹,翟曉玲,李社義. 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J].陜西農業科學, 2010(1).
[2] 周立德.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