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龍
摘 要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的相繼召開,業內人士就“中央一號文件”進行相關的解讀,認為除了“糧食安全”外,強化“適度規模的家庭經營”也成為重要的工作方向之一。而且國家農業部已經明確,2016年農業補貼要向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傾斜,國家在農業項目扶持多以提供財政補貼為主,這充分表明國家對家庭農場項目的大力支持。本文就此進行著重闡釋。
關鍵詞:家庭農場;發展探析
中圖分類號:F30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71
家庭農場的數量近年迅速上升。以吉林省為例,截至2013年,吉林省家庭農場數量達到201508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主要包括種植業家庭農場、水產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和循環農業家庭農場,其中種植業家庭農場占到總數的1/3以上。
1 家庭農場概念
目前,業內對家庭農場的定義為,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 家庭農場認定標準
家庭農場認定有國家標準,但是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有所調整,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種植業家庭農場流轉土地期限均在5a以上,并適度規模種植優質水稻、玉米、粘甜玉米、蔬菜、苗木、瓜果等品種,種植面積大多為3.3hm2以上,有較穩定的技術依托單位和一定的農田基礎依施,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60%以上的,實行標準化生產。與種植業家庭農場不同,吉林省水產業家庭農場的養殖范圍大多在地市外環以外,流轉養殖水面5a以上,建成的標準精養魚池均在4hm2以上,其中名特優養殖品種率達70%以上。
家庭農場認定標準的明確,對一味追求土地經營規模、資本雇工農業變身家庭農場等現象有了更好的整頓,有效避免了“冒充”家庭農場的現象。
3 家庭農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國外家庭農場的發展歷史彌久,但是對于中國的農業產業來說,家庭農場是新鮮事物,在發展中遇到一些困難, 呈現一些問題,亟待共同探討。
3.1 家庭農場的經濟法律地位尚未明晰
從法律地位來講,現在黨中央和國家有關文件已經把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加以肯定,農業部也出臺了相關意見。但由于家庭農場應該具備什么條件不明確,與專業大戶的界限不清楚,加之法律的滯后性,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其權利與義務只是停留在政策層面的一些說法。
從經濟地位來講,我國的家庭農場是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衍生而來。家庭農場這一發展模式處于起步階段,摸著石頭過河,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未實行或未完善。比如,服務于家庭農場的職能管理部門、家庭農場的申請、注冊等級與審核認定標準及具體的工作環節、家庭農場提供定向技術指導的服務機構等都亟待確定與完善。
3.2 家庭農場的土地經營權限及成本問題
對于起步階段的家庭農場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土地流轉政策的問題。只有土地流轉,土地承包合法性問題得以解決,土地經營成本核定及仲裁有職能部門負責,才可以形成大面積的土地集中,才能實現規模經營,家庭農場才可以解決向銀行貸款的抵押物等問題,相關的補貼政策才可以真正實行。
3.3 家庭農場的經營收入持久穩定性問題
農業是高風險產業,農副產品收入受市場、自然災害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農民收入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初步發展階段的家庭農場抗風險能力較弱,如農產品無對口企業收購或未獲得相關的政策扶持,那么家庭農場將難以為繼。
3.4 家庭農場的農業經營水平問題
在家庭農場經營管理者中,雖不乏年輕人的身影,但總體呈現老齡化、女性化、文化程度偏低等特點,影響其接受高科技生產工具和現代化生產的理念。農業人力資源不足,還表現在缺乏農業生產輔助人員、農業科技后備人才。
3.5 家庭農場的融資問題
隨著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家庭農場的資金需求也在不斷放大。相對于單個農戶而言,家庭農場規模比較大,對資金的需求增加。家庭農場的資金需求,主要分為長期和短期。長期,需要租用土地、購買固定資產;短期,主要是購買種子、化肥、飼料等。這對融資問題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農村金融所能提供的幫助十分有限。家庭農場是新興的行業,所從事的事業規模較小,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存在這個問題,規模小,周期長,風險高。農村金融考慮投資風險問題,對這種高風險的行業,信貸投資風險大,難免就融資數額有限。家庭農場是建立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的,土地流轉若不能出示正規的土地流轉確權證書,將無法提供有效的抵押物,這也無法滿足農村金融機構的融資要求。因此,對于家庭農場來說,從正規渠道獲得融資是有難度的,民間借貸是目前家庭農場的主要資金來源。
4 目前相關政策解析
家庭農場這一經濟發展模式無疑是當前農業產品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新興的有活力的一種經濟發展形式,政策的扶持是助推其發展的重要力量。
4.1 完善相關農業補貼政策,保障家庭農場經營持續發展
國家農業部已經明確,2016年農業補貼要向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傾斜,國家在農業項目扶持形式多樣,財政直補為主:積極牽線搭橋,千方百計協調各金融機構和涉農保險公司,加大信貸投放,幫助家庭農場拓寬信貸渠道;稅收減免:創新擔保方式,優惠貸款利率,成立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建立農村資金互助合作,扶持家庭農場主創業;保險支撐:積極為家庭農場拓展保險品種,提高保險賠付標準,最大限度降低家庭農場經營風險;用地扶持:要積極探索家庭農場用地入股和抵押,農村不動產或農產品抵押貸款等路徑。
4.2 完善現有土地流轉機制,保障家庭農場長期穩定發展
加快土地確權進程。土地權屬清晰是土地流轉的基礎,也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基石。土地確權與“三證”的頒發(承包土地的使用權、宅基地的使用權、農民在宅基地上所蓋的房屋的房產權,以及與三權對應的三證),能夠有效明晰產權,加強農民意識,提升農民在土地市場中的議價權,為我國農村土地適度流轉和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吉林省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從2015年開始在全省推開,2017年基本完成;推動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并行”改革;積極創新經營形式,2015年,吉林省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擴大到37個縣(市)。土地流轉面積比重較上一年提高3%。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深化進行,保障農業及家庭農場的穩定發展。
4.3 完善相關金融扶持政策,保障家庭農場發展融資需求
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隨著經濟形式的發展,不斷探索金融服務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吉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的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是以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為基礎,以土地未來預期收益作保證,以縣級物權融資農業發展公司為服務平臺,創新的一種融資方式;為破解農村金融瓶頸,省農行率先在延邊州開展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2015年試點范圍擴大至全省28個縣市(區)貸款期限最長可達5a,可以滿足單戶1000萬元以內的大額貸款需求;截至2015年3月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4857億元,同比增長36.2%。但有關數據統計,全省農村金融信貸需求滿足率仍僅為30%左右,缺口超過800億元。要“輸血”三農,解決“供血不足”,還要增加原動力。在金融服務農業發展,服務家庭農場的道路上,還要不斷前行。
在家庭農場的發展道路上,剛剛起步,有困難是必然的。遇到問題,分析問題,大家共同探討和解決,以促進現代農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艷琴. 家庭農場發展的困境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研究[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6(02).
[2] 王琪萍. 發展家庭農場的意義與思考——以南平市為例[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