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
“十二五”期間,依托高端商務、國際金融、文化創意三大支柱產業,北京CBD的發展穩步向前,并帶動整個朝陽區在這三大產業上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2016北京CBD商務節關注的是如何繼續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挖掘新的增長潛力。

今年5月,朝陽區正式成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區,8月,圍繞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朝陽區首次推出33項試點政策,其中包括落實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任務措施19項,在朝陽區先行先試措施14項。
朝陽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底前,將朝陽區建設成北京中醫藥服務貿易示范區;鼓勵境外電子商務企業在朝陽區注冊;支持在朝陽區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等20項政策將落地,其余13項也將于2017年完成。
與此同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六大重點領域發展也初見成效。
文化創新領域——針對外商獨資設立演出經紀機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專門設立了服務窗口;境外巡演活動豐富多彩,朝陽區文化館“漂亮的兵馬俑”創意藝術裝置展赴克羅地亞、捷克、哥倫比亞展覽。
金融服務領域——打造CBD-光華金融城,引進中法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等3家外資保險公司,泛海互聯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華夏安康保險經紀公司、京東(北京)保險經紀公司等保險中介落戶朝陽,保險業產業群聚集效應顯現。
中醫藥服務貿易領域——推進北京中醫藥服務貿易示范區建設,黃樞中醫微創骨傷醫院在印度尼西亞和羅馬尼亞開設了3家中醫診所;北京中醫藥大學博物館、北京弘醫堂中醫醫院等5家單位被認定為市級中醫藥旅游示范基地。
生活服務領域——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加快聚集,化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兩所高校分別與國外大學在學科教育、國際交流等領域開展了合作;北京市和睦家醫院,北京國際緊急救援中心診所等14家涉外醫療機構落戶,并可以開展國際醫療保險結算服務;試點瑋加科技等公司推進“互聯網+收發室”共同配送網絡建設,著力解決社區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

科技信息服務領域——默沙東中國研發中心落戶望京科技園區,一批互聯網、創新型企業在望京科技園聚集發展,打造“互聯網+”產業集群。
商務服務領域——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在香港成立分所,利安達國際成員所、聯系所已達到22家;新引進布赫(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三星信息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6家總部企業。
“下一步,朝陽區將以建設全球一流的國際化營商環境,聚集服務貿易領域的國內外高端人才,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朝陽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稱,“朝陽區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改革監管模式、優化市場環境,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醫療健康、教育服務的國際化和便利化,打造高標準宜居環境,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水準,實現朝陽區服務業發展的提質增效。”
“十二五”期間,朝陽區新增外資金融機構53家,今年上半年,又有35家金融機構落戶朝陽,其中外資金融機構3家,總注冊資金超過80億元。
截至目前,朝陽區外資金融機構已達307家,占全市65%以上,其中外資保險公司(含法人和分公司)共36家,占全市近80%。
朝陽區已經聚集了五大外資法人銀行、三大外資再保險公司、六大國際證券交易所代表處、七大外資汽車金融公司等標志性國際金融機構,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已成為我國國際金融機構聚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是國際金融機構落戶中國的首選之地。
“十二五”期間,朝陽區金融業各項指標高速增長,整體實力持續提升,區域貢獻大幅提升,支柱地位顯著增強。
一方面,經濟指標實現新跨越。金融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由279.4億元增加到566.9億元,實現翻倍增長,年均增長15.2%。營業收入由1325.4億元提高到3737.9億元,增長了近2倍,年均增長23%。利潤總額由原來的829.9億元提高到2300億元,增長了近2倍,年均增長22.6%。
另一方面,區域稅收貢獻明顯。金融業稅收由88.3億元增加到311.3億元,增長了2.5倍,年均增長28.7%。區級收入由18.8億元增長到75.4億元,增長了3倍,年均增長32%。
今年上半年,在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朝陽區金融業仍保持穩健增長,實現增加值282.8億元,同比增長14.0%,貢獻稅收201.3億元,同比增長13.6%,貢獻區級收入46.3億元,同比增長11.8%。
在保持金融業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朝陽區進一步加強了北京CBD金融商會、北京CBD國際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博物館等平臺建設,組織“北京CBD金融企業家環保健步行”“北京CBD金融商會健康講座”等活動,增強了駐區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朝陽金融業的凝聚力與影響力。
不久前,首個由中國主導的國際金融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永久辦公地落戶朝陽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據悉,亞投行總部就設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門站外不遠,占地約6.6公頃,具體的規劃設計細節,還有待進一步發布。

作為全球25年來成立的第一家大型多邊國際金融機構,“亞投行”將成為新的風向標,為朝陽區進一步吸引國際金融機構前來聚集發展。
就在今年上半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已在朝陽區落戶。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是中央批準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端智庫,也是唯一的金融類智庫,必將為金融業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9月6日,2016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高端峰會在北京市朝陽區舉行。本屆高端峰會以“創新·融合·協同”為主題,圍繞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和創新舉措開展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目前,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集中推出“政策十五條”,涵蓋品牌提升、信用體系、文化貿易、文化消費、文化保稅、旗艦企業、精品園區、風投獎勵、上市融資、孵化創新、外資準入、高端人才、服務平臺、知識產權、登記服務等十五個領域,促進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的升級發展。
作為文化部、北京市戰略合作框架中的文化產業政策“試驗田”,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十五條政策的出臺,凸顯了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激發文化市場活力,吸引優質要素資源,為文創實驗區“高精尖”發展提供服務。
除了政策層面的支持,朝陽區也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每年統籌設立1億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文創實驗區升級發展。
2015年,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收入1449.3億元。截至2016年8月底,全區登記注冊的文化創意企業(單位)達到6.48萬家。今年1-8月,全區新增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的文創企業560家,1億元以上的158家,注冊資本合計497.93億元。目前,在朝陽區登記注冊的上市文創企業共有133家(含新三板124家)。
目前,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已聚集了北京國家廣告產業園、萊錦創意產業園、懋隆文化產業創意園等50余個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形成錯位、協同、融合發展格局。而在文創實驗區的核心區范圍內已聚集了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鳳凰集團、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業,這里也成為中國文化傳媒類企業最聚集的區域。
據介紹,朝陽區已經形成了以文化傳媒業為龍頭,以高端會展、旅游休閑、設計創意、信息服務業為主導,以古玩及藝術品交易、文藝演出、時尚消費業為特色的“高精尖”文化產業體系,成為首都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核心承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