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王
巧奪天工萬佛洞
文小王



每年的4月初是洛陽牡丹花會時節。今年4月我去洛陽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正趕上這個熱鬧場景。會議休息一天 我躲開城里人們欣賞牡丹的滾滾熱浪 慕名去了久聞的萬佛洞。
萬佛洞多洞相連 巧奪天工 渾然天成。一些怪石之奇 景觀之險 無不謂之驚嘆 讓人流連忘返 登高遠眺 心曠神怡 心情豁然開朗 忽然想起晉代的陶淵明 感覺此處竟然是陜北的世外桃源。
萬佛洞位于洛陽龍門西山中部的崖壁上 根據考證 它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 是專為唐高宗、武則天做“功德”而開鑿的功德窟 因窟內南北兩壁所雕15000尊小佛而得名。
萬佛洞高5.7米 寬5.8米 深6.7米窟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二獅子。正壁主尊阿彌陀佛高約4米頭飾波狀發髻 面相豐滿圓潤 趺坐于八角形束腰須彌蓮花座上 神情安祥肅穆。后壁刻著五十四枝蓮花 每枝蓮花上各坐一尊菩薩 構思新穎奇特。南北兩壁壁基雕有多尊伎樂人和舞者。伎樂人手持各種樂器 形象生動傳神 似乎陶醉在自己奏出的天籟之音中。舞者婀娜多姿 衣袂飄飄 仿佛正在精心演繹最曼妙的舞蹈。洞外南壁雕有觀世音菩薩像 勻稱適度 右手執麈尾 左手提凈瓶 表現了“萬法皆空歸南海 一塵不染靜禪心”的佛家至高境界。縱觀整個洞窟金碧輝煌 烘托出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
萬佛洞的整體布局與人物形象的刻劃 極富世俗性。宗教的主題與“皇帝即佛”的創作意圖相結合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天國主宰即是人間君主的至高無上的氣概。萬佛洞的營造 是統一規劃雕鑿的。它的整個布局 無不顯示出大唐帝國的雄風。滿壁生輝的萬佛及洞窟群像的雕刻 相互映襯 使整座窟室洋溢著令人敬畏的氛圍。同時也昭示著現實的人們 只要遵照佛的意愿行事 就一定能成為佛國中萬佛的一員。
也許大家還不知道 當年負責營造這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洞窟的主持人竟然是兩位女性 一位是朝廷的女官姚神表 另一位是出家尼姑內道場智運。洞外南壁有許州儀鳳寺尼真智所造的觀世音菩薩像 被譽為龍門唐代菩薩像的精美范例。萬佛洞這一大型洞窟 無論是群像的布局還是人物的刻劃 都達到了神形兼備的藝術效果 它是古代匠師豐富想象同現實生活緊密相結合的產物 大唐帝國繁榮昌盛與文化藝術的高超造詣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來洛陽欣賞了萬佛洞 不僅大開了眼界 而且也為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成就而激動興奮 真是不虛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