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閻兆偉
假如梁祝不化蝶
文閻兆偉

一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一向對音樂不“感冒”的我 也被那動聽悠揚的旋律和美麗的民間愛情故事所感動 仿佛看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自由自在地在花間飛著。
祝英臺是富家女 美麗大方 聰明好學。三年同窗 祝英臺已經深深愛上了梁山伯。當梁山伯知道祝英臺是年輕美貌的女兒身時 他也深深愛上了她。當這個窮書生向祝員外求親時 祝員外根本沒看上這個窮書生 他早已把女兒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少爺馬公子了。沒多久梁山伯憂郁而死。一直與父母抗爭反對包辦婚姻的祝英臺 聽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 突然變得異常鎮靜。她坐在迎親的花轎上 路過梁山伯的墳前時 祝英臺走出轎 脫去紅裝 一身素服 緩緩走到墳前 跪下放聲大哭 霎時間墳墓裂開 祝英臺縱身跳了進去……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飛出來在陽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這是一出感人至深的悲劇 它反映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千百年來 它不知打動了多少多情的少男少女。
年輕時 我也曾向往過梁祝式的愛情 哪怕短短的 也生而無憾。說實在的 就是現在敲打這篇短文時 還聽著《梁祝》的旋律。我實在不愿意他們之間有“離婚”的字樣 也不忍心破壞那美麗的故事。
然而 已經“過來”的、一向逆向思維的我 還是想把憋在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梁祝的愛情故事是民間傳說 而且流傳千百年。既然是“傳說”就有修改、改變、變化的可能。假如流傳到現在 故事情節有所改動 不讓祝英臺“跳墳” 而選擇讓他們結婚的結局 我看無非有三種可能
一 他們會像一對鴛鴦恩恩愛愛 終身廝守 兒孫滿堂 愉快終身
二 他們結婚后 梁山伯考取功名夫貴妻榮 幸福終身
三 他們結婚后 梁山伯屢考不第懷才不遇 整天悶悶不樂 家里窮得叮當響 祝英臺不能容忍。于是 這位大小姐選擇了離婚。
現在讓我們分析這三種結果 哪種可能性最大
第一種雖然過得清貧 但是 他們像牛郎織女相親相愛 終身廝守 結局也算不錯。關鍵是這種結果的可能性有多大在這一點上 “作者”高人一籌 他選擇牛郎織女每年只能見上一面 而且還限定他們見面的時間。這樣他們才能“久別如新婚” 這樣后面才“有戲” “他們見面的幸福”、“他們離別的痛苦”、“他們離別后的相思”……這種相親相愛 令人信服。如果梁山伯和祝英臺成天廝守在一起 說啥、嘮啥、寫啥 枯燥無味 令人煩惱 讀者、觀眾煩 梁山伯和祝英臺也會煩 他們不成天吵架才怪。出現這種結局的可能性不會太大。不僅梁山伯和祝英臺不干 “作者”也不能干。
第二種可能性 梁山伯考取功名 夫貴妻榮 幸福終身。梁山伯當官之后有錢、有勢、有人捧場 比起他老丈人還要高出一截。這時 他會想起他老丈人對他的不恭 他會生氣、生怨 “那時 看把他牛的 讓我低三下四 要是現在 你把你姑娘用八抬大轎抬來 我還得想想要不要呢 ”于是 他會養“小的” 他會找情人、包二奶 在下屬的巴結、攛掇下他會找小姐。紙里包不住火 祝英臺雖然人老珠黃 畢竟“大家閨秀” 有文化、見識廣 不鬧他個天翻地覆怎肯罷休 這種結局誰也不愿意見到 可能性也不大。
前兩種可能性不符合生活真實 均可否定。通過比較 筆者認為第三種可能性最大 也符合生活真實 主題也能反映時代特點 意義深刻。
梁山伯和祝英臺結婚后 祝家和他們斷了往來。梁山伯沒錢、沒人、沒勢利又屢考不中。何況他手不能提籃 肩不能擔擔 家境貧寒。因此他以酒消愁 發泄郁悶。剛開始祝英臺還能容忍 后來她看家興無望 于是 這富家小姐會用“我嫁給你真是有眼無珠”、“跟你我這輩子算是倒了霉了”等話語奚落梁山伯。那窮酸文人怎聽得了這個 不是摔杯 就是罵人 或者拂袖而去。結果祝英臺或找那馬公子哭訴 馬公子聽了述說后 怎能不憐香惜玉、拍案而起 于是選擇雇兇殺人不妥 他梁山伯不值得冒這種風險。或選擇與其私奔 或慫恿祝英臺哭哭啼啼、悲悲切切來到縣衙 要求與梁山伯離婚。縣太爺收了馬公子的銀兩 必會斷案如神……
說到此 我有些戰戰兢兢。不免后怕 出此戲言 能否招來一片怒罵或聲討 在不知可否時 朋友講的一件事才讓我下了決心 前兩天 一位朋友在酒桌上說 網上流傳“男人無錢 約等于女人不漂亮”的“名言”。聽后 引來不少尷尬的笑聲。然后 又有人說 最近 有初二女學生集體討論“什么是才能” 經過一陣爭議 得出的一致結論是 “才”能換錢 才叫“才” 不能換錢是“蠢材”。聽后我想 說出內心想法 就是“罵”我 “討”我 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