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寶
這一天,即便是在樹蔭下,氣溫也高達43℃,已是酷暑難耐,但年輕的埃塞俄比亞導游達維特說,這里的達納基爾凹地最高氣溫可達50℃。
達納基爾凹地位于埃塞俄比亞東北部,位置偏遠,號稱是“世界上最炎熱的居住地”,全年平均溫度高達34℃。達維特說,它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地獄之門”。你可能會想,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肯定人跡罕至,更不用說有人居住,然而事實一定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這里完整地保存著一種正在消失殆盡的傳統文明:傳統的游牧民族阿法爾人趕著成群結隊的駱駝,穿行于灼熱無垠的沙漠,將鹽運輸到目的地。
不知多少年前,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邊界的三塊板塊相互撞擊,從而形成了達納基爾凹地。這里氣溫灼熱無比,也有著令人驚心動魄的地質奇觀。

爾塔阿雷火山周圍富含硫磺的黃色土地
大多數來這里的旅行者都會想要一睹爾塔阿雷火山的奇觀——一座高達600多米、高度活躍的活火山,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熔巖湖。
在如同月球般的地表上,大小火山熱點四處散落,硫磺熱泉遍布,地下涌出的熔巖帶出黃色的硫磺、紅色的氧化鐵和白色的鹽結晶構筑了超凡脫俗的形狀,五彩斑斕,尤為眩目,宛如一幅超現實主義繪畫。
阿法爾部落居住在埃塞俄比亞邊境,他們在這片如月球表面般干旱酷熱的地區定居已有數個世紀,日復一日地趕著成群結隊的駱駝跋涉到達納基爾周邊的鹽湖采鹽,然后馱鹽運輸到目的地,以此維持生計。
與庫爾德人一樣,阿法爾人聚居的地區橫跨幾個國家,然而他們并不能享有政治權利,也沒有屬于自己的國土。
雖然這些阿法爾人只是傳統的游牧民,卻以民風彪悍、自負不羈而出名——這或許也是他們極端惡劣的居住環境的寫照。
二戰期間,意大利入侵此地,阿法爾人剁掉了意大利入侵者的睪丸以表示反抗,從此阿法爾人的兇猛殘暴便為外界所知。雖然今天的阿法爾人不再熱衷這種殘酷刑罰,但該地區仍為高風險區域。幾年前反政府武裝組織在這里綁架了一群外國游客,還引來了埃塞俄比亞士兵到此維護治安。
達維特開著四輪驅動吉普車到了達納基爾凹地東邊的阿薩爾湖,這時候,一隊阿法爾人剛好將鹽塊裝載完畢。
鹽礦開采的工作極為艱辛。在達納基爾鹽場上,鹽工們頂著毒辣無比的太陽,用傳統鋤頭和斧頭把鹽石切割成矩形塊狀,一天的收入只有150埃塞俄比亞比爾(約5英鎊)。
穆罕茂德是達維特前幾年在旅途中認識的一位年輕的阿法爾駱駝牧民,他走過來索要一根香煙。
吸煙間隙,他談到他的父親一天可以劈砍150塊鹽磚,因此可以獲得額外獎金,因為大多數鹽工每天只能劈砍大約120塊鹽磚。
然而,穆罕茂德選擇了一份薪酬更少,也相對輕松的工作——裝載鹽塊和用駱駝馱鹽運輸。
他趕著15到20頭單峰駱駝,每只駱駝背上馱著30塊鹽磚,每塊重達4千克,穿過沙漠跋涉80公里,步行兩至三天到達最鄰近的縣城Berahile進行販賣交易。
馱鹽運輸一趟的收入約有3320埃塞俄比亞比爾(約112英鎊),但大多數收入除了花費在駱駝食物上,都歸駱駝主人所有,穆罕茂德和另外一個助手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余數。

搬鹽磚的小女孩
盡管如此,穆罕茂德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卻有增無減。
他談到,在沙漠穿行期間,有時他還要帶著駱駝穿越爾塔阿雷火山,為那些打算在山頂借宿的游客運送物資。
談到自己在Berahile邂逅了一個女孩的甜蜜經歷時,他變得神采飛揚起來,他說為此他總是期待著下次馱鹽運輸的旅程。
百年來,阿法爾人一直使用駱駝將鹽塊運輸到位于省會西部偏遠地區的默格勒去販賣,販賣的鹽裝箱后會被運載到埃塞俄比亞其它地區和非洲之角。
不過,過去十年來,馱鹽路上柏油路的修建漸漸改變了這一切,現在卡車可以將在Berahile裝載好的鹽塊直接運載離開。之后還會有更多改造計劃,這將會更加徹底地改變過去的運鹽方式。

運鹽的駝隊
施工隊伍正準備在Berahile至哈米德埃拉之間修建一條公路,哈米德埃拉是達納基爾文明的最邊緣地區,距離鹽礦床只有50公里,徒步僅需一天時間。
馴養駱駝用以馱鹽的習俗還能堅持多久,阿法爾人古老的采鹽馱鹽的傳統還能延續多久,這恐怕要留給時間去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