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刊
過去我是“網癮青年”,沒想到,微信讓父母迅速變身為“網癮老年”。他們每天在微信上分享、轉發所有他們覺得好的內容:《每天吃10種食物,讓你遠離病痛!》《很多人都看哭了,建議收入課本》《50歲后正確的生活方式,說得太對了!》《此文不看,微信白玩》,以及“轉發錦鯉”……跟我聊天兒時,也總以“微信上說了”為開頭,在他們看來,微信為他們打開了生活的新窗口,有太多新鮮事物他們急于了解,也有太多內容讓他們自以為掌握了真理和真相。
我總想,他們的問題不是“知道的太多了”,而是信息閉塞太久,與時代脫節太久,所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你知道的太多了》)
—阿九
從小到大,我接受的教育就是“君子不言利”,似乎直白地表達對錢的熱愛,或者明確說自己要賺錢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我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小公司,沒有明確的加班制度,老板總以“年輕人要多干活,不要看重眼前的利益”來勸導大家,我越發不好提加班費之類的應得收入。去年換了個城市,換了份工作,進入了一家成長很快的互聯網企業,才知道責權分明的合同是什么樣子,
慢慢明白,掙錢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最可怕的窮,是羞于談錢》)
——羊咩咩要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