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
田園牧場里的水博物館:防洪從娃娃抓起
●路易斯

田園牧場里的水博物館
這個國家生活在海平面之下,全賴各種防護才保衛著國家不被淹沒。
怎么讓這些歷史性的經驗和智慧,傳承給子孫后代呢?
同樣,荷蘭也是一個歷史上長期和水有著糾葛關系的國家,荷蘭1/3的國土都是圍海造田的成果,荷蘭風車用了1000多年的時間,抽干了大大小小無數的濕地和沼澤,筑起無數堤壩,更改了河流的走向,才完成這一豐功偉績;這個國家生活在海平面之下,全賴各種防護才保衛著國家不被淹沒。
怎么讓這些歷史性的經驗和智慧傳承給子孫后代呢?水博物館是再合適不過的地方了。

親子設施大受歡迎
荷蘭小城阿納姆,有一個獨特的水博物館。這家博物館將藝術、科技、教育、歷史融為一體,主要是針對孩子、家庭和學校,講述關于水的方方面面。
博物館有著典型的荷蘭農耕時代的建筑風格,坐落在荷蘭最美麗的自然公園宋斯貝克公園里,公園有些小山丘,但更多的是大片草地和森林,奶牛在草地上安靜地吃草,野鴨天鵝在水里游來游去,空氣中還有些淡淡的牛糞的氣味,來到這里,就像來到了一個田園牧場里的老磨坊。

孩子們在博物館中玩得很開心

博物館內的智能互動裝置

沒進門,孩子們的尖叫聲都傳出來了,不是看驚悚電影發出的那種尖叫,而是驚喜的尖叫。原來他們正在玩門口的一個互動裝置。那是一個電子七弦琴,只有琴工而沒有琴弦,下面的部分連在水里,像水里長出來的一樣。琴上裝有感應裝置,沒有弦也照樣可以彈奏出美妙的音樂;而且,當人們彈奏的時候,,琴在水下的部分的燈光也會亮起來,還會變顏色,有時候紅色的,有時候是藍色,綠色。難怪孩子尖叫了起來。而且我這個告別兒童節很多年的人,也忍不住排隊撥弄了幾下??萍夹?、互動性和游戲性是水博物館一大特征。水博物館不僅有關于水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有趣地將知識傳授給孩子。所以他們鼓勵家庭和學校,把孩子帶來,一起學習、游戲、和成年人互動。博物館每個月都更新游戲裝置,博物館還經常舉辦科學講座。讓科學家、學者、工程師一起合作,為孩子們定做游戲。也讓孩子們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大到堤壩管理,防洪的歷史,水車怎么運作等,小到飲用水,地下水的各種知識;有一面墻的背景板上,配了很多插圖,原來是一些有趣的知識競賽題目,甚至包括“一頭小象一天要用多少升水?120升水夠成年大象用幾天?坐便器怎么沖水最節???”。總之關于水的方方面面,都在游戲中了。
在水博物館,類似的交互裝置有50個左右,其中還有一個像體重儀一樣的裝置,可以顯示人身上有多少水分。還有一個大型的裝置幾乎占了半個房間,是教孩子關于河流和牧場方面的知識,這個裝置設置了一大片草地,布置成了一個微型牧場,上面還有奶牛模型、黃色的小花等,背景板上有漫畫、圖表等信息。荷蘭人把這些學習和教學手段一概稱之為游戲設計。孩子在寓教于樂中學習,了解到草地的質量、河流、土地、水質對農業的影響等方面的知識。
為了更吸引孩子,水博物館還有一片開放空間,用來舉辦兒童生日等類似的活動,6~12歲的孩子可以申請在這里辦生日派對,當然,至少需要有一個家長全程陪同的哦!現在,水博物館已經完全成了兒童樂園了。
水博物館除了回顧荷蘭歷史上對水利的建設和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面對今天的水資源污染和匱乏的危機——這是個全球性的大課題。在2004年6月份,水博物館開幕的時候,梅蘭妮·舒爾茨-范哈亨女士(時任荷蘭交通、公共工程和水資源管理部門副部長)致辭道:“歷史上,荷蘭人永遠與水奮戰,來保護我們的國家不被淹沒,我們時刻處在生活在海平面之下的危機中;但是今天,潔凈的水則是更加迫在眉睫的危機——這(水博物館)是一個必要的機會,去學習和傳承我們的經驗,也為了解決當下和未來的需求”
水博物館為此特別設計了“水實驗室”的項目,這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孩子們在這里可以做關于水的實驗、分析。一些關于水的運輸、水能發電等基礎知識都被娓娓道來,而水里的微生物等微觀的知識,也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他們的眼前。等他們長大了,沒準就成了偉大的水利專家和科學家。
最后,和很多博物館一樣,水博物館還有一個圖書館和禮品店,關于水的設計品和紀念品也是五花八門,有兩件紀念品我印象最深刻,一個水杯設計成了坐便器的樣子;另外一件是一張卡片,背景是蔚藍的海,上面印有白色的字:“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因為沒有水,你不能喝咖啡”。
哈!這典型的荷蘭幽默!■(摘自荷蘭在線網)(編輯/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