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昨非,齊昊楠
?
靜脈留置針改良穿刺法30例效果分析
李昨非1,齊昊楠2
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成功率;留置時間
套管針也被稱為靜脈留置針。與靜脈頭皮針相比,靜脈留置針具有保護血管靜脈、減輕患者痛苦的優(yōu)點;在穿刺時可減少液體外溢,具有防止針刺血液污染工作人員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1]。同時,靜脈留置針在留置過程中也存在缺點,如穿刺不當成功率較低、留置過久造成靜脈炎、液體滴入不暢等缺點。我院2014-12至2015-06對婦科手術后患者采用改良穿刺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長了留置時間。
1.1一般資料選擇婦產科常規(guī)手術患者60例,年齡50~60歲。入選標準:(1)血管條件一般選用粗直、富有彈性的血管,排除血液疾病、血管畸形、偏癱患者;(2)近6個月未發(fā)生皮炎及靜脈管炎;(3)近6個月未長期采用靜脈留置針或進行化療的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進行治療。選用臨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帶教資格的4名責任護士完成穿刺。留置針材料選用威海潔瑞醫(yī)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威高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規(guī)格型號為20 G×29 mm/Y-G。
1.2方法(1)對照組:按常規(guī)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方法,在操作前向患者進行宣教指導,消除患者顧慮及緊張、恐懼感,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消毒靜脈穿刺皮膚,在針點上方10 cm處扎止血帶,時間不超過2 min,松緊度適宜。進針時與皮膚保持15 °~30 °進針,直刺血管,進針速度要稍慢一些,觀察管腔回血,見到回血后送導管0.2 cm,確保導管進入血管,松止血帶,用一次性透氣貼膜固定,用膠布固定留置針的三通管,并且注明穿刺日期、時間。每次靜脈滴注結束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肝素鈉封管液3 ml脈沖式正壓封管,封管后消毒肝素帽或正壓接頭。(2)觀察組:在常規(guī)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方法基礎上,進針見到回血后,逐漸降低穿刺角度為10 °~15 °,穿刺時針尖斜面向上,而送管時針尖斜面向下,將穿刺針沿靜脈走向在進針3~5 mm以保證外套管進入靜脈。送管時右手固定針芯,以針芯為支撐,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內。后撤針芯,使用一次性透氣貼膜固定。用膠布固定留置針的三通管,并且注明穿刺日期、時間。每次靜脈滴注結束后,用肝素鈉封管液(即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加肝素鈉1.25萬U)4 ml由頭皮針連接處脈沖式封管,封管后從留置針肝素帽中拔出頭皮針,消毒肝素帽或正壓接頭。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種不同的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記錄兩組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并進行比較,以2~7 d為參考值;觀察靜脈留置針留置期間靜脈炎的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穿刺一次成功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靜脈留置針留置2~3 d、6~7 d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靜脈留置針留置4~5 d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有2例發(fā)生靜脈炎,對照組有3例發(fā)生靜脈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兩組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留置時間及發(fā)生靜脈炎對比 (n;%)
注:與對照組相比,①P<0.05
淺靜脈留置針芯尖銳、外套管柔軟,送管過程易發(fā)生穿破血管和導管,一旦導管彎曲折管或脫出血管外,容易導致穿刺失敗,進針角度不同,針尖指向下方血管壁[2-4]。因此,送管時刺破下方血管壁情況明顯比刺破上方血管壁情況多見。本研究觀察組采用進針見到回血后,逐漸降低至10 °~15 °,將穿刺針沿靜脈走向進針3~5 mm,以保證外套管進入靜脈。穿刺時針尖斜面向上,而送管時針尖斜面向下,針尖斜面的坡度可減緩針尖對下方血管壁及留置針導管的穿透力,避免下方血管壁和導管受破[4]。另外,穿刺部位皮膚松弛者,操作者左手拇指可輕按針翼固定針芯,食指相配合繃直穿刺點前方血管,使送管過程順暢。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6.7%,對照組僅為7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改良的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可提高靜脈留置針的穿刺成功率,最大地發(fā)揮了靜脈留置針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為臨床治療和搶救贏得時間。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一直是護理工作者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中觀察組在每次靜脈滴注結束后,采用肝素鈉封管液(即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加肝素鈉1.25萬U)4 ml由頭皮針連接處脈沖式封管,更能有效防止封管口血液的凝固,使再次滴注時管道通暢,從而延長留置時間。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30例中留置6~7 d的達19例(6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例(26.7%)。綜上所述,觀察組的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長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改進應用。
[1]曹榮香.靜脈留置針與一次性穿刺針在臨床應用中的比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 30(6):145.
[2]楊海寧,何利紅,劉英 等.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對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并發(fā)癥的防治作用[J].武警醫(yī)學,2014,25(5):426-427.
[3]宋愛清,宮學華,張俊英.留置針對穿刺血管的遠端影響[J].武警醫(yī)學,2010,21(12):969-970.
[4]陜海麗,李琪,張文文.淺議靜脈留置針穿刺技巧及并發(fā)癥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2):271-272.
(2015-06-11收稿2015-09-18修回)
(責任編輯郭青)
李昨非,本科學歷, 主管護師。
1.066000,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2.100029,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學院
R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