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普林斯頓小鎮古色古香,納索老街是小鎮的主要街道,普林斯頓大學在街的一側,蔥郁的樹木和各色教學樓、禮堂和鐘樓,點染著老街的背景,和小鎮資源與美景共享。正是春天回黃轉綠的季節,櫻花和玉蘭剛剛落盡,紫荊和櫻桃又摩肩接踵而來,次第盛開一樹樹艷麗的花朵。
老街靠普林斯頓大學一側,有一家冰激凌店,是我按圖索驥此次專門要去的地方。來美國之前,就聽說這里有家冰激凌店,當年愛因斯坦愛到這個店里吃冰激凌,于是這家店因人獲名,幾乎到過普林斯頓的人沒有沒到過這里,嘗嘗愛因斯坦嘗過的冰激凌滋味。沒有想到它小得如同童話中的一粒豌豆公主,我已經走過了它,卻沒有發現。等折回來再找,才發現根本沒有什么愛因斯坦醒目的招牌,只在玻璃櫥窗上面有一行弧形的美術字寫著店名,叫做托馬斯甜點店,而我先入為主以為應該叫愛因斯坦冰激凌店。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既然有愛因斯坦這樣名人的資源和廣告的效應,何不充分運用,以此借水行船?
小店里面非常小,左右兩間,每間十平方米上下,擺著幾張小圓桌,但幾乎沒有坐著什么人,大多人買好冰激凌都是拿走吃。排隊的人很多,已經溢出了門外,把小店擠得更顯得滿滿堂堂。靠窗的墻上,掛著幾幅老照片,其中一幅便是愛因斯坦拿著一個圓筒冰激凌吃的照片,成為了這里唯一的紀念,也是這里和愛因斯坦、和歷史關系的唯一物證。
1933年,為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的迫害,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在這里一住住了12年,一直到他去世。那時,他在普林斯頓大學里做他的相對論研究,他住的地方離這家小店只有幾分鐘的路,所以,他才會常常到這里來吃冰激凌。并非這里的冰激凌的味道有多么的特殊,只不過離家近便。后來人吃這里的冰激凌,有了愛因斯坦的攪拌,才會吃出一些逝水年華的味道,甚至相對論的味道,便也使得這家小店成為了普林斯頓幾乎除了普林斯頓大學之外最著名的景點。一個地方,一種吃食,因融入了人們的情感和想象,以及歲月的影子,便像咖啡里加入了奶油、蜂蜜或威士忌一樣,味道才會與眾不同。

只不過,這家店的經營思路和我們這里的一些店家大不一樣,我們許多店鋪愿意拉大旗作虎皮,如果真有愛因斯坦這樣級別的名人光顧,還不得大張旗鼓宣傳,起碼把愛因斯坦吃冰激凌的照片放大,擺放在醒目的位置上?或者店主拉著愛因斯坦合張影,懸掛在墻上招搖,然后再擴張把店鋪面積放大,規模經營?這里的人似乎不大愿意打攪愛因斯坦,或者本來就和愛因斯坦彼此一樣的平易,看愛因斯坦來這里吃冰激凌,就像看一位尋常的鄰居來一樣,習以為常,不會少見多怪。小店秉承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生活哲學,卻也讓自己在歲月的打磨下聲名遠播。
不過,聽說這里的冰激凌也確實有與別處不大一樣的地方,你可以任意選擇一種或幾種餅干之類的甜點,店家幫助你加入冰激凌里,和冰激凌一起打碎,在這里,冰激凌并非成為絕對的主角,而是和甜點二分天下,分庭抗禮,于是,冰激凌里便有了不同一般加入草莓或杏仁作為點綴的味道。想來,它不叫冰激凌店,而是管自己叫做甜點店,不是沒有道理。
只是排隊到了柜臺前的時候,看清每份冰激凌價格是3美元,掏錢的時候才尷尬地發現,衣兜里忘記了帶錢。心里有些落寞,不過轉而一想,寬慰自己,總得嘗嘗愛因斯坦吃過的冰激凌的滋味吧。也好,這樣讓我多了一次光顧這里的機會。好地方和好人一樣,是不怕多來多走動的。
選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