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打呼嚕”“睡覺磨牙”并非小事,需要家長引起重視。那么,如何解決寶寶夜間打呼嚕、磨牙的問題呢?
睡覺打呼嚕
打呼嚕(醫學術語為鼾癥、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睡眠現象,也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癥狀,男孩多于女孩,主要發生在夜間平臥位,睡眠中孩子憋氣時間為3~7秒,有時可見面色轉青紫現象。打呼嚕常常被視為熟睡的標志,卻是睡眠障礙性呼吸(SDB)的表現之一。
不良影響
兒童睡眠障礙的存在無疑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而睡眠質量能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的孩子易煩躁發怒、食欲降低、體重不增,還會引起入睡困難、夜間易醒等癥狀,因而造成惡性循環。
一般來說,兒童睡眠時打呼嚕絕大多數屬于良性鼾癥,患兒沒有或有很短暫的憋氣現象,醒來時神清氣爽;如果睡眠憋氣時間超過8秒,則有可能患有阻塞性呼吸暫停綜合征,必須到有檢測條件的大醫院接受相關醫學檢測。
應對措施
1.讓孩子右側臥位入睡,轉身時平臥位,切不可采取俯臥位;
2.睡覺時墊高床頭,不只是頭部,而是整個上半身;
3.可以在睡衣的背部縫一個口袋,裝入一個小球,當仰臥時會因感到不適而引導孩子在睡眠中側臥;
4.無論日間睡眠還是夜間睡眠,發現孩子憋氣或呼嚕聲很響應及時搖醒。
5.對4歲即開始打鼾的兒童,盡早接受腺樣體和(或)扁桃體切除手術治療,以改善通氣,消除癥狀,可獲取比較滿意的療效。這是因為年長兒打呼嚕很少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行消失。
睡覺磨牙
兒童時期夜間睡覺磨牙的發生率較高,半數以上寶寶都會發生夜間睡覺磨牙,多見于3~10歲兒童。
主要原因
1.牙齒排列不整齊,發生在換牙期(6歲左右),牙齒發育不良引起牙齒的咬合障礙,影響了咀嚼器官和下頜關節的正常位置,于是機體以增加牙齒的磨動來去除咬合障礙。
2.口腔疾病如牙齦炎、慢性牙周炎、牙槽膿腫產生疼痛酸脹等刺激。
3.寶寶晚餐進食過飽或臨睡前加餐,致使胃腸道負擔過重,入睡后胃腸道仍在不停“加班”工作,因而刺激胃腸神經,反射性引起大腦皮層興奮性增高,咀嚼肌也隨之一同運動。
4.有些寶寶有挑食的習慣,特別是不愛吃蔬菜,導致機體內鈣、磷、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如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孩子,體內鈣、磷代謝紊亂,會引起骨骼脫鈣,常常會出現多汗、夜驚、煩躁不安和夜間睡覺磨牙。
5.兒童患上腸道蛔害病等。
常見誘因
白天精神過于緊張或嬉戲過度,夜晚大腦皮層仍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在夢境中驚恐、生氣、饑餓,導致上下牙齒自相磨切。
應對措施
寶寶夜間磨牙現象是無咀嚼目的的咀嚼運動,這時口腔內既無食物,唾液分泌也很少,牙齒得不到潤滑,只能像推空磨盤一樣“干磨”,造成牙齒過度磨損,可使前牙變得短缺而影響美觀,但它不是病態,一般不需要治療。孩子睡覺磨牙本身除可造成摩擦牙齒的輕度損害外,對身體并無明顯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皮層抑制功能逐漸完善,癥狀可自行消失。
排除口腔問題
若寶寶持續存在夜間睡覺磨牙現象,首先要帶去正規大醫院口腔科檢查牙齒是否排列整齊,有無咬合障礙、齲齒,如有則需根據醫生的建議做牙齒矯正和治療。另外,檢查是否患有口腔炎癥如牙齦炎、牙周炎、牙槽膿腫,如有應及時進行抗炎治療。平時應該糾正寶寶咬鉛筆、單側咀嚼或者常嚼口香糖等不良習慣。
驅蟲
由于腸蛔蟲所產生多種毒素刺激大腦神經興奮,導致夜間睡覺磨牙,因此,對3~14歲兒童,尤其是消瘦兒童(體重低于正常同年齡、同性別平均體重10%以上),不管有無癥狀或癥狀輕重如何,每隔半年到一年應驅蛔蟲一次,時間安排在春季或秋季,首選藥物是史克腸蟲清,遵醫囑或按照說明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