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方式,旅居養老的征程還很漫長,旅居養老市場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各方的精心呵護。
政策要配套
雖然旅居養老日益獲得老年人的認同,但并不意味著老年人已無后顧之憂。事實上,許多老年人在享受優良的養老環境的同時,依然在承受著公共服務的不便。這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心病。在國家層面,國務院從今年開始推進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努力在年內實現省內就醫異地結算,兩年內,老年人可跨省直接結算。在地方政府層面,以京津冀為例,三地不久前共同簽署了《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三地民政部門力爭五年合力破解跨區域老年福利和養老服務方面的身份和戶籍壁壘,統籌規劃特色養老服務片區。需要看到的是,這些老人“異地養老”相當于減輕了大城市資源環境的壓力,為目前的城市擁堵等做出貢獻。所以,這樣的市場需求應該得到進一步的政策呵護。只要我們的社會保障系統盡快做到全國聯網,就可以實現地域之間人口的雙向流動,而不是目前人口大規模向大城市單向流動。這不僅是老年人所期望的,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一體化必然要走的一步。
服務要規范
旅居養老的巨大需求催生了龐大的市場商機,目前,不只傳統養老院在加速進入市場,諸多擁有景區優勢的度假酒店也紛紛在搶奪養生養老市場商機。但旅居養老市場仍然沒有完善的服務體系,仍然缺乏規范,發展狀況不甚理想。南京郵電大學潘金洪教授曾經系統考察過美英等國的旅居養老模式,他認為,“發展旅居養老,一個好的自然環境是必備條件,但專業化的服務才是決定因素。”“國內的高端養老院大都建在遠離城市的郊外,老年人出行不便;養老機構普遍缺乏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醫護人員匱乏;各地醫保制度不銜接,老年保險制度不完善,旅居風險難以把控。”
為此,2014年4月,老年產業的從業機構聚集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正式啟動了《旅居養老服務質量規范》的制定工作。作為我國首部旅居養老行業標準,該標準的制定將為解決當前旅居養老產品模式不成熟、政策法規不完善、行業秩序不規范等問題提供參考,更好地推動我國旅居養老產業向規范化、市場化發展。
2015年12月,旅居養老產業聯盟在北京成立,《旅居養老服務機構評價標準》在京同時發布。《旅居養老服務機構評價標準》對旅居養老服務機構的選址、基本安全設施、行程交通、基本食宿、項目設計、旅游觀光、文化休閑、健康療養等進行了規范。比如:要求接待方內部應具備成規模的醫療設施及護理設施,醫療設施等級不低于國家二級醫療標準;要求接待方應配備老年人日常急救藥品及擔架等急救設施,應配置急救專用車輛。《評價標準》是中國老齡產業聯盟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事養老服務業和旅游服務業的相關企業,要在實踐中積極落實相關的標準規定,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和企業知名度,提高旅居產業整體服務水平,推動旅居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完善老年維權體系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矛盾和問題,維權一直是個難題,對老年人來說更甚,很多老年人的權益遭到踐踏,卻長期求助無門。老年人年老體衰,精力不濟,而維權往往又是個耗時又費力的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老年人來說是常事。這就要求各地政府和相關單位在收獲利益的同時要加強監督、敦促整改,要求作為行業主體的企業要重視老年人的投訴和建議,對旅居養老過程中出現的損害老年人利益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并及時解決,要求作為社會重要監督力量的媒體要堅持公正客觀的立場,充分發揮自己的監督作用,這樣才能把市場越做越大、越做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