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輝志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起來,父母如果強硬鎮壓,彼此關系會很僵。身為父母,我們不想跟孩子硬碰硬,讓家中無寧日,但是,反過來說,若要我們處處遷就忍讓孩子,會不會被孩子操控?面對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么辦?
坦然面對孩子的情緒
情緒每個人都有,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要某個東西,我給不了你,你很不舒服,你生氣,這沒關系。但是當孩子生氣,做出一些傷害性的行為,干擾到別人,父母需要去制止。制止的是孩子的傷害行為,而非不允許孩子流露情緒,情緒就讓孩子去承受,因為以后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還有很多情緒要去承受——難過、憤怒、悲傷等。
那么,孩子在宣泄情緒時,界線在哪里?
父母可畫個界線,如果他在房間里宣泄情緒,是被允許的,如果他拋東西,重點是不要傷害到自己,但是損壞的東西,他要用他自己的零用錢去買,補充回去。但是若在客廳,對不起,那是不被允許的,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從小就設立規范,不要誤解愛的教育沒有規范,愛的教育有規范。
先冷靜情緒再處理
親子關系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都是逃避沖突或不會處理沖突所致。當親子起沖突,我們有情緒,并知道自己不能冷靜地處理時,我們可告訴孩子:“對不起,我們等下再談吧。”
你的語氣或是生氣的,但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用身教告訴孩子:沖突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可緩解矛盾,那就是“暫時退后,等彼此冷靜了再來處理”。
這些,不是靠我們去講道理而來的,而是要以身示范給孩子看,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孩子應該知道,當爸爸媽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不想談時,他自己也要退后,這樣可慢慢讓新的溝通模式建立起來。
視情況軟硬兼施
有的孩子離家出走,過后卻告訴父母他在哪里,用離家出走來和父母談條件,由于家長擔心,就答應了孩子開出的條件,比如允許他玩電腦游戲。但是日子久了,父母又看不順眼,又再起沖突,沖突可能升級,孩子再度離家出走,且開出的條件更苛刻,形成惡性循環。
親子關系走到這地步,要處理起來委實不易,父母這時采取一些行動時要夠狠,當然,也要看孩子的狀態,如果情況不允許,那只好慢慢改變。
對于孩子提出的苛刻條件,父母態度很重要,可先做好準備,再用堅決的態度、友善的語氣跟孩子商討:“你玩是可以玩,但是必須規范一下。我們可以談,但是不是這樣不平等地談。”
這樣的處理方式或有不盡完善的地方,但家長可在這個基礎上慢慢改善其教養問題。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訣竅
1.不要怕沖突
父母一旦害怕跟孩子起沖突,而流于假和平狀態,被孩子牽制,便難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2.學大氣一點
人年紀越長,越小氣,父母要大氣一點。青春期孩子人生閱歷不夠,有時跟父母講話,會令人覺得不舒服。有些孩子有時會以為自己很有能力,如不走大路,偏要走偏僻小路,過高估計自己在危急時的應對能力,諸如此類。這時我們要忍受他們,只要不犯大錯,就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
3.孩子言語失當
孩子沒大沒小,若是孩子沒掌握說話技巧,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他不尊敬父母,可以語氣較嚴肅地提醒孩子:“要注意哦,你這樣的言行是讓我不舒服的,怎樣說我都是你的爸爸(媽媽),你講話要有分寸。”一個孩子若沒大沒小,沒有尊卑的觀念,是很難管教的。
4.允許宣泄情緒
父母可定下界線,在一個范圍內,允許孩子宣泄情緒。不要怕孩子鬧情緒,以后孩子的人生還有很多情緒要去承受,現在讓他承受,等于為將來做準備。
5.父母要鎮定
父母一定要鎮定,即使孩子因故鬧情緒、耍把戲。父母若是暫時想不到應對方法,可以故意漠視孩子,讓他無趣。孩子知道他走某一步,你會出現何種反應,他鬧就是要讓你出現他預期的反應,所以你不給他這個反應,他自己就停止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