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金錢觀”一直都不怎么清晰,我向來都是需要買什么東西就向爸媽要,可是最近發生的幾件事改變了我的觀念。
“岳慕云,你看我的新發卡,是我自己攢錢買的喲!”
“岳慕云,我昨天剛買的賽車,漂亮吧?是我存了整整一個月的零花錢買的!”
看到同學們用自己存的錢,買了喜歡的東西后開心的樣子,我決定也為自己設立一個“小金庫”。可是,錢從哪兒來呢?我得為我的“小金庫”做點兒努力。于是,我熱血沸騰地制訂了“存錢計劃”。
計劃A:幫父母干活,掙工錢
我跑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我幫您干活吧!”媽媽看都沒看我一眼,說道:“說吧,又看上啥好東西了?”我笑瞇瞇地說:“我幫您洗碗,您給我開點兒工錢唄,我要自力更生。”媽媽聽后有點兒不可思議:“行,不過洗不干凈可不給工錢!”我歡呼一聲,開始忙碌起來。
我先在清潔布上擠點兒洗潔精,擦一擦碗,然后用水沖干凈。不一會兒,我就洗干凈了好幾個碗。我正在得意時,一不留神,“啪嚓”一聲,一個碗“壯烈犧牲”了。
最后去找媽媽結算,我洗碗掙了5元,打碎一個碗賠5元。
計劃A,失敗!
計劃B:收壓歲錢,存起來
過年了,其他小朋友感興趣的都是好吃的、好喝的,我和他們的目標不一樣,我就等著收紅包!我跟著爸爸媽媽去給親戚朋友拜年,長輩們給我發了好多紅包。我一邊道謝,一邊矜持地笑著。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想算算今晚的“收入”。誰知媽媽走過來,二話不說就抽走了我手里的紅包,說:“小孩子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媽媽給你保管,需要什么跟我說就行了。”
計劃B,失敗!
計劃C:擺地攤,做生意
經過兩次失敗的存錢計劃,我并沒有氣餒,而是積極尋找更加可行的存錢方式。我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一個賺錢的好辦法——擺地攤!
我請爸爸在網上給我批發了一些物美價廉的小玩意兒。東西剛到,我就開始分類、標價。當天晚上,我早早地來到街心公園,我決定從小孩子入手,他們肯定喜歡這些小玩具!我看到一位奶奶帶著一對雙胞胎走了過來,我忙叫道:“小朋友,看這個泡泡機多好玩呀,打出來的泡泡五顏六色的可好看了,而且也不貴,讓奶奶給你們買兩個吧!”看到小家伙十分感興趣,老奶奶就給他們每人買了一個。看來做生意嘴一定要甜,還要找準目標。我按照這個方法,果然賣出去不少。最后算下來,收入減去成本,一晚上我就賺了幾十元。
計劃C,成功!
經過不斷的努力,我的“小金庫”漸漸充實起來。原來自己賺錢的感覺真的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