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陳崇民,孫宇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44;2.沈陽市骨科醫院,遼寧 沈陽 110044)
?
關節鏡下全內縫合技術修復半月板撕裂的臨床療效
陳璐1,陳崇民2,孫宇2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110044;2.沈陽市骨科醫院,遼寧 沈陽110044)
目的探討關節鏡下FasT-Fix系統進行半月板撕裂修復的臨床療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對43 例半月板撕裂應用FasT-Fix系統進行關節鏡下全內半月板縫合,合并前交叉韌帶斷裂者同時用自體半腱肌腱單束重建前交叉韌帶。評估半月板縫合后的臨床愈合情況,并進行Lysholm評分、美國膝關節協會評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國際膝關節文獻委員會膝關節評估(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評分。結果隨訪12~26個月,平均18.5個月,根據Barrett標準評價半月板臨床愈合情況,37 例臨床愈合,臨床愈合率為86.05%;Lysholm評分:術前(45.79±8.67)分,術后(90.05±4.75)分;IKDC評分:術前(42.49±4.52)分,術后(73.95±1.85)分;KSS評分:術前(39.14±5.29)分,術后(91.60±2.78)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FasT-Fix修補半月板安全有效,近期療效良好,是臨床上可靠的半月板縫合方法。
半月板;關節鏡;膝關節;全內縫合
膝關節半月板位于股骨髁與脛骨平臺之間,具有維持關節穩定、保護關節囊和滑膜及潤滑等作用[1]。半月板撕裂是膝關節常見的損傷,但是由于半月板血供的特殊性,撕裂的半月板很難自愈,半月板切除后則增加膝關節骨關節炎發生的概率[2],因此半月板縫合修復成為必然趨勢[3]。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筆者采用關節鏡下全內縫合技術修復治療半月板撕裂患者43 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43 例,男27 例,女16 例;年齡20~40 歲,平均27.6 歲。43個撕裂的半月板中內側半月板撕裂7 例(其中Ⅰ型Ramp損傷3 例,Ⅱ型Ramp損傷2 例,后角損傷2 例),外側半月板撕裂36 例(其中后角撕裂23 例,體部撕裂10 例,后角及體部撕裂3 例);撕裂部位位于紅區23個(53.5%),紅白區20個(46.5%)。損傷類型:均為縱裂(包括桶柄樣撕裂)。撕裂長度1.5~3.0 cm,平均1.77 cm。受傷時間至手術時間為2~12周,平均6周。所有患者均合并前交叉韌帶斷裂。
1.2診斷所有患者查體可見不同程度的股四頭肌萎縮、關節腫脹、關節絞鎖,關節間隙壓痛、關節屈伸活動受限、McMurray Test陽性、Lachman Test陽性,前抽屜試驗陽性,浮髕試驗陽性。MRI示:內側或外側半月板后角或體部可見Ⅲ度損傷高信號,前交叉韌帶連續信號中斷。
1.3納入標準年齡小于45 歲;術前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內側或外側關節間隙壓痛、關節屈伸活動受限、McMurray Test陽性;術前膝關節X線無明顯骨關節炎提示;關節鏡下探針確診紅區或紅白區半月板后角或體部縱裂;無后交叉韌帶、側副韌帶、骨折等其他損傷;既往無半月板手術史;受傷至手術時間均小于3個月。
1.4手術方法43 例手術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常規髕前內外側入路,對膝關節內進行全面系統探查,確定半月板撕裂的位置、類型及長度,若符合修復指證,預留紅白區或紅區,使用刨刀對髁間窩以及損傷的半月板所在間室的滑膜皺襞進行清理,以免影響手術視野。應用半月板銼及刨削器將撕裂的半月板創面新鮮化,并用2 mm克氏針從撕裂處向關節囊方向多處穿刺,為半月板愈合提供血供,應用探針確定穿刺深度,穿刺深度限制器的長度由此決定,經套管保護縫合針到達縫合位置后輕柔拔出套管。將縫合針尖垂直刺入半月板的游離緣,然后繼續刺入半月板滑膜緣,到達深度限制器末端為止,將針稍回抽置入第1枚錨釘,繼續推進觸發器將第2 枚錨釘置于準備位置。可采取水平縫合或垂直縫合,水平縫合則第2針距離第1針4~5 mm處,垂直縫合則與撕裂處相垂直。同法將第2枚錨釘置入半月板,取出輸送針,拉緊縫線使半月板撕裂處盡可能達到解剖復位,用推結器拉緊預先打好的線結,將線結包埋后剪斷縫線(見圖1)。若半月板撕裂緣較長,可使用多個FasT-Fix半月板縫合裝置進行縫合。縫合完畢后用探針檢查半月板的張力大小及穩定性。合并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斷裂的患者同時取自體半腱肌腱作為移植物,單束重建前交叉韌帶。
1.5術后康復術后彈力繃帶包扎,當天麻醉消退后即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術后2 d開始被動關節活動度練習,術后4周屈伸活動度達0°~90°,術后6周被動屈曲達120°以上。術后1個月開始逐步負重,6個月后進行恢復性訓練,1年后恢復非對抗性運動,18個月后恢復對抗性運動。

a 半月板后角縱裂b 放置第1枚錨釘c 放置第2枚錨釘

d 拉緊線結e 剪斷縫線f 縫合完畢
圖1關節鏡下全內縫合修復半月板撕裂

由同一名醫生對所有患者進行門診隨訪評估,隨訪時間12~26個月,平均18.5個月。術后均無神經血管損傷等并發癥出現。患者膝關節均無絞鎖、腫脹,6 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間隙壓痛陽性,McMurray試驗均為陰性。根據Barrett標準,如果出現關節交鎖、腫脹、關節間隙壓痛或McMurray試驗陽性中的1項或多項結果為陽性,則半月板修復失敗,如果均為陰性,則認為半月板已愈合[4]。本組半月板臨床愈合率為86.05%(37/43)。隨訪結果經配對設計資料的秩和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術后Lysholm、IKDC、KSS膝關節功能評分明顯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膝關節評分比較±s,分)
半月板撕裂是最常見的膝關節損傷,可見于所有年齡段的患者,造成其原因可能因為退行性變、創傷以及盤狀半月板[5]。“Fairbank三聯征”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半月板作為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組成之一,同時扮演著預防骨關節炎的重要角色[6]。因此半月板的修復越來越受到重視。
由于FasT-Fix并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半月板撕裂[7],因此選擇適合使用FasT-Fix技術的半月板是手術醫師需要重視的。通過本文臨床結果可知,對于內、外側半月板后角、體部及體部-后角交界部的損傷,其傷口在紅-白區、紅-紅區,范圍為1.0~3.0 cm的縱裂,采用該術式可取得良好療效。張頡鴻等[8]應用FasT-Fix技術縫合半月板后角及體部撕裂28 例(32個半月板),撕裂類型均為縱裂,撕裂長度平均2.7 cm,隨訪50~78個月,平均63.4個月,縫合半月板臨床愈合率為84.4%,療效顯著。
本組手術均通過髕前外側入路進行全面探查,根據半月板撕裂的位置、是否移位適當選擇內側入路的位置,更方便操作,縫合后角撕裂裝置在同側入路進入,縫合體部撕裂裝置在對側入路進入。在縫合方式上,本組43 例患者半月板體部撕裂采用水平褥式縫合,而半月板后角的撕裂則采取垂直褥式縫合,縫合效果良好,強度可靠。與垂直褥式縫合相比,水平褥式縫合強度相對較低[9],且被縫合部分需要足夠的半月板組織,因此對于撕裂處平整性差、凸起角度大、難以復位的半月板仍建議采用垂直褥式縫合,而且膝外下動脈及腓總神經臨近腘肌腱區,與外側半月板非常接近[10]。Chen等[11]認為對這一動脈的保護可能會對半月板縫合的愈合率有所改善,因此,半月板后角采取垂直褥式縫合能更好的減少腘肌腱區神經血管損傷,同時可以避免腘肌腱被縫合。
穩定的膝關節是修復半月板的前提,有臨床報道,同時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會增高半月板縫合愈合率[12],考慮與韌帶重建伴發的關節積血起到了纖維蛋白凝塊的作用,從而促進半月板愈合[13]。本組43 例合并ACL斷裂的患者均同期行ACL重建術以保障膝關節穩定,術后膝關節穩定性良好,半月板愈合率佳。
本組43 例術后均未放置引流管,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總用藥時間小于24 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患膝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功能鍛煉后立即給予冰敷15~20 min,以減輕關節出血及組織腫脹,術后無一例患者出現感染等并發癥。術后康復是半月板縫合成敗的關鍵之一,鼓勵早鍛煉、晚負重,早期功能鍛煉對于促進半月板愈合和防止膝關節黏連具有重要作用。重視力量訓練,但負重一定要在可調節支具保護下進行,術后嚴格禁止做深蹲動作。
總之,采用FasT-Fix全內半月板縫合技術修復半月板撕裂,手術操作簡便,并發癥少,對于內外側半月板后角及體部紅-紅區或紅-白區的縫合有著較高的治愈率,術后隨訪時間12~26個月,近期療效好,值得推廣,但遠期療效仍需進一步觀察。
[1]張松山,趙金川,齊本朝,等.關節鏡治療半月板損傷[J].中國內鏡雜志,2006,12(4):429-433.
[2]江東,敖英芳,苗羽,等.FasT-Fix和半月板箭修復半月板術后磁共振成像的信號特點[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11):1021-1025.
[3]王予彬,王華東,李文鋒.關節鏡下縫合修復膝關節半月板損傷230 例[J].中華創傷雜志,1999,15(5):342-344.
[4]Behm DG,Leonard AM,Young WB,etal.Trunk muscle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with unstable and unilateral exercises[J].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1):193-201.
[5]Bellisari G,Samora W,Klingele K.Meniscus tears in children[J].Sports Med Arthrosc,2011,19(1):50-55.
[6]Englund M,Lohmander LS.Risk factors for sympto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 fifteen to twenty-two years after meniscectomy[J].Arthritis Rheum,2004,50(9):2811-2819.
[7]吳新基,鐘少華,張朗儀,等.關節鏡下FasT-Fix半月板內縫合技術治療膝半月板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6):183-185.
[8]張頡鴻,符培亮,吳宇黎,等.關節鏡下 FasT-Fix 縫合器修補半月板的五年隨訪報告[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5,4(4):252-255.
[9]王友,侯筱魁,王以友,等.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1997,35(2):128.
[10]閆輝,崔國慶,田春艷.膝外下動脈與外側半月板解剖關系的MRI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3):260-262.
[11]Chen NC,Martin SD,Gill TJ.Risk to the lateral geniculate artery during arthroscopic lateral meniscal suture passage[J].Arthroscopy,2007,23(6):642-646.
[12]杜宇康,曾卓輝.關節鏡下全內縫合法修補半月板53 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9):8-9.
[13]Canale ST,Bwaty JH.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第1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2235.
1008-5572(2016)09-0849-03
R684
B
2015-11-19
陳璐(1991- ),女,研究生在讀,遼寧中醫藥大學,1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