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希源
戰地黃花分外香
——古田會議舊址寫生創作隨感
文/董希源


紅色歷史是我們這代人的集體記憶,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判斷與思維方式 。為創建新中國,共產黨人顯示出無出其右的超凡魅力,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英雄史詩般的動人故事與革命舊址。這批革命舊址留下了早期共產黨人艱辛的革命足跡,也洋溢著中華兒女英勇不屈、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一座座時刻綻放光芒的歷史豐碑。從藝術的民族性、時代性角度思考,這類題材是應該予以重視和著力表現的。實際上,在這半個多世紀以來,已經有許多藝術家這么做了,一些藝術大師的這類創作,不少已成為紅色經典而被載入史冊。只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這方面似乎還沒有特別有影響的作品出現,我覺得主要的原因在于當代各種時髦的“思潮”影響、分散了藝術家的注意力,藝術家自身存在的浮躁和功利思想似乎也轉移了對這方面題材的創作熱情。
紅色之旅與紅色題材的寫生創作曾經也讓我沖動與掛懷,只是前些年忙于充實自己的基礎創作和完成不期而至的創作任務,也就將這一題材的創作耽擱了。中央文藝座談會的召開,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發,也叩開了我早就萌生的紅色歷史題材創作的大門。我想走一趟,看能不能受到一次真正的洗禮。于是,從2015年10月初開始了歷時近兩個月、行程近萬公里的紅色歷史題材的大型寫生創作。先后深入到延安、陜北梁家河、井岡山、瑞金、長汀、上杭等老革命根據地,創作了幾十件紅色歷史題材的作品。這件古田會議舊址寫生創作就是其中之一。
此作的尺幅為丈二整紙,我面對會議舊址實地寫生,一氣呵成,主要著力于表現舊址的歷史原貌,以突出當時召開會議的意義非同凡響。在畫面處理上,我沒有停留在舊址的簡單勾勒上,而是將它放在群峰環抱的中心部位,以連綿疊翠的群峰寓意廣大老區群眾的有力支持是會議勝利召開的根本與基礎,同時又不厭其煩地點染舊址后高大常青的蒼松翠柏,以此來揭示在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自覺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了一條真正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引領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光輝道路。此外,為了加強畫面效果,我又在舊址前留下大片空白,以兼工帶寫的手法畫出了一大片有春天浪漫氣息的油菜花,使整個畫面達到了既莊嚴肅穆又輕松愉快的初步效果。當然,油菜花的處理來源于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分外香”,它也飽含著我對第二次古田會議(習主席在古田主持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寄望與遐想。(創作作品請翻至本期封底拉頁。)


藝術界名流的網絡分享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