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濤+郭金超+徐方清
中蒙兩國貿易投資合作在未來將迎來進一步擴大的機遇,
雙方將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合作
“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經貿合作思路,以互聯互通和
能源礦產大項目合作為優先方向,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取得新突破
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一下飛機,李克強總理就感受到“鄰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接待熱情。身著民族服裝的蒙古國女青年獻上哈達和奶干,而禮儀兵則沿著紅地毯兩側列隊行注目禮。
2016年7月13日下午6時許,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飛行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抵達烏蘭巴托,開啟今年年內首次外訪之行。此訪不僅是中國總理時隔6年再次訪問蒙古國,也是蒙古國新一屆政府成立后中國領導人的首次訪問,而李克強也成為蒙古國新政府接待的首位正式訪問蒙古國的外國領導人。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邢海明認為,李克強總理此訪既是對蒙方最大的政治支持,也再次充分體現了中蒙關系的高水平。
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有著中國同鄰國最長的陸地邊界線,長達4710公里。“得好鄉鄰勝過親。”訪問前夕,李克強在多家蒙古國媒體發表題為“做更加親密的好鄰居好伙伴”的署名文章。他表示,鄰之交,貴在互尊互信;鄰之義,貴在合作共贏;鄰之情,貴在心靈相契。
一如地理上兩國的近距離,近年來,中蒙關系發展亦日益緊密,高層互訪頻繁。在不到兩年時間里,中國國家領導人已兩次對蒙古國進行單點式訪問。上一次是2014年8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蒙古國,期間,中蒙雙方將雙邊關系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李克強總理此訪中,兩國簽署了貿易、經濟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廣播電視等領域的15個雙邊合作文件。在與蒙古國總理額爾登巴特共見記者時,雙方還同意加快推進中方“一帶一路”與蒙方“草原之路”戰略對接,希望加強畜牧業加工和住房建筑等領域的合作。
中國前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蒙古國結合自身國情提出的“草原之路”發展戰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推動“一帶一路”和“草原之路”對接,對蒙古國自身發展以及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至關重要。
對于蒙古國新任總理扎爾格勒圖勒嘎·額爾登巴特來說,中國總理是他履新后接待的首位正式訪問蒙古國的外國領導人。
在6月29日舉行的2016年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選舉中,人民黨以壓倒性優勢勝出,獲得議會76個席位中的65席,執政的民主黨僅獲得9席。年僅42歲的額爾登巴特獲得人民黨的提名,并高票當選總理。他在就任后表示,新政府將致力于吸引外資來促進經濟增長,使蒙古國擺脫當前社會和經濟困境。
7月14日,額爾登巴特在烏蘭巴托舉行別具特色的儀式,歡迎李克強來訪。國家宮前開闊的成吉思汗廣場上,身著傳統服飾的儀仗隊整齊排列,騎兵立馬致敬,當地兒童為李克強獻上鮮花。
在烏蘭巴托國家宮與額爾登巴特舉行的會談中,李克強提出,中蒙經濟互補性強,希望盡早啟動雙邊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互聯互通及過境運輸,探討開展集約化畜牧業養殖和畜產品深加工合作。
額爾登巴特則表示,蒙方愿以對接兩國發展戰略為契機,深化雙邊農牧業、能源礦產、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加強兩國口岸建設合作,加快互聯互通。
7月14日當天,李克強還分別與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國家大呼拉爾主席恩赫包勒德會見會談。
這是一場在蒙古包里舉行的高層會晤。國家宮內,蒙方按照傳統樣式搭設了一頂蒙古包。透過氈門望去,賓客雙方在極具民族特色的木質屏風前落座,蒙方拿出馬奶酒、奶酪等傳統食品款待中國客人。
李克強與額勒貝格道爾吉屬于“老朋友”相見。2012年6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就曾在北京與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二次會議的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會晤。2015年11月,李克強在北京再次會見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額勒貝格道爾吉。
過去5年,中蒙關系發展迅速,高層之間也頻繁互動。2011年,時任蒙古國總理巴特包勒德訪華期間,中蒙雙方宣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3年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蒙,雙方發表聯合宣言,將中蒙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馬振崗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中蒙兩國是關系密切的近鄰,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蒙古國就像鄰里“串門”一樣,“看看、聊聊、談談”,再次拉近了兩國間的距離,進一步規劃了兩國合作。
蒙古國位于亞歐大陸腹地,北臨俄羅斯,東、西、南三面與中國接壤,最西端距離絲綢之路重鎮哈薩克斯坦僅有38公里。這里歷史上就是萬里茶道和草原絲綢之路的關鍵通道。
推動中方“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草原之路”發展戰略對接,也是蒙古國的迫切需要。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蒙古國2015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2.5%,財政收入減少4.8%。

7月14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烏蘭巴托國家宮與蒙古國總理額爾登巴特舉行會談。
中國前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蒙古國上屆政府就因為經濟增速放緩而備受困擾,在此新政府成立之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蒙政府的當務之急。中蒙兩國領導人已達成共識,在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礦產資源等雙方優勢互補領域,中蒙合作潛力巨大。
李克強訪問蒙古國期間,察哈爾學會副秘書長王沖正在蒙古國進行項目考察。王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同人民黨政府的一位部長進行的長談中,對方透露,蒙古國在朝野中同中國加強經貿合作已形成廣泛共識。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蒙古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同時中國多年來一直是蒙古國主要投資來源國。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對蒙累計投資25.6億美元,主要集中在礦產勘探與開發、餐飲、房地產、輕工業、畜產品加工等行業。
以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為例,該自治區與蒙古國毗鄰,有18個對外開放口岸,以滿洲里、二連浩特為重要節點的兩條歐亞大陸橋是中國通往歐洲最便捷的運輸通道。今年晚些時候,首條由內蒙古起運,經二連口岸發往歐洲的“蒙連歐”班列將開通運行,屆時將拉動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等地區汽車配件、鋼鐵制品以及輕工業產品對歐洲的出口。
呼和浩特海關監管通關處處長張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口岸通關部門不斷進行監管通關改革,提升了口岸過貨能力,內蒙古正依托眾多中蒙陸路口岸打造中國對蒙重要的能源進口大通道。
而隨著《二連跨境經濟合作區共同總體方案》的簽署,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申建和呼和浩特加工區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中蒙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快速發展,滿洲里、二連等邊境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促進中蒙邊境貿易發展。張然認為,一系列外貿綜合平臺的搭建為中蒙貿易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中蒙邊貿合作正步入快車道。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對蒙古國貿易額從2006年的5.8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32.84億美元,十年里增長了5倍多。同時,2015年上半年,蒙古國還“成功逆襲”,首次成為內蒙古的第一大進出口貿易伙伴。對蒙貿易結構上,機電、紡織、鋼材等產品出口保持穩定,進口則以資源、能源類商品為主。
蒙古國是內陸國家,人口稀少、土地廣袤、資源豐富,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中蒙兩國在經濟結構上高度互補。有媒體分析認為,中蒙兩國貿易投資合作在未來將迎來進一步擴大的機遇,雙方將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經貿合作思路,以互聯互通和礦產能源大項目合作為優先方向,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取得新突破。
此外,2016年6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塔什干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期間,在中俄蒙三國元首共同見證下,三國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上鄭重簽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此表示,該文件的簽署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早期收獲,標志著“一帶一路”首個多邊經濟合作走廊正式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規劃綱要以對接“一帶一路”“草原之路”倡議以及俄羅斯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為目標,強調平等、互利和共贏,堅持三方協商一致的原則,并明確了經濟走廊建設的具體內容、資金來源和實施機制,商定了32個重點合作項目,涵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合作、口岸現代化改造、能源合作等重點領域。
李克強此番對蒙古國的正式訪問,也將推動《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付諸實施。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張軍曾撰文指出,中蒙俄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框架下首條正式開建的多邊經濟走廊,是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際上保護主義揮之不去的背景下,多邊開放合作的成功典范,其重要價值和示范意義將在更長的時間維度、更廣的空間格局中逐步呈現。
(董樂、烏瑤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