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維和部隊10日在南蘇丹遭遇重大傷亡,2人犧牲、5人受傷。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0年1月海地地震到今年6月前,我國一直未出現維和人員在執行任務中犧牲的情況,但6月份以來,在40天內接連有三名維和人員犧牲。除南蘇丹外,5月31日晚,一名中國駐馬里維和人員在恐怖襲擊中犧牲。
“維和行動正變得越來越危險,武裝人員、破壞者和恐怖分子常常瞄準我們的人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今年5月底的維和紀念活動中說,“在一些地方,聯合國的藍色旗幟從盾牌變成了靶盤。”
潘基文的話音剛落,“藍盔部隊”就在南蘇丹遭遇了挑戰。
南蘇丹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7月9日是它獨立5周年紀念日。但該國這天迎來的不是原計劃的慶祝活動,而是總統基爾和第一副總統馬沙爾的火并。
由于主要沖突地點位于馬沙爾派駐扎地,而聯合國朱巴主營區就在附近,猛烈的戰火不斷波及正在此地執行任務的中國維和步兵營。交火期間,部分武裝分子試圖進入聯合國營區,為保護聯合國人員、設施以及難民營安全,中國維和步兵營依托有利地形以及步戰車進行封控。
步戰車足以抵御輕武器子彈和炮彈破片。只是沒有人會料到,這一發迫擊炮彈會打得如此“邪門”,竟然直接落在了載員艙上方只有5毫米厚的鋼板上,穿透裝甲落入車內,并直接落到車體左側座椅上爆炸。
對于這一結果,有網友質疑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但如果對維和部隊有更深了解,就會知道他們其實是戴著鐐銬跳舞。
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由20集團軍楊根思生前所在部隊抽組人員組成,堪稱軍中精銳,而用現代戰爭的眼光來看,南蘇丹武裝分子不過是一群散兵游勇。但別忘了,維和部隊受到聯合國中立性的束縛,因此只能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任務。
這次事件中,部隊出現傷亡后,才按照聯合國交戰規則,將那個肇事的迫擊炮陣地“驅散”。可想而知,痛失隊友的作戰隊員有多憋屈。但這就是維和部隊的特點:作為和平使者,要去阻止雙方的戰爭,還只有在最極端的環境下才可以動用武力。
這一軟肋使得維和部隊很容易被攻擊。自從1948年派往以色列組建第一支為數71人的維和部隊以來,聯合國“藍盔部隊”已經成長為擁有個12.4萬人員的維和之師,目前在世界各地執行16項維和任務。但與此同時,維和人員的傷亡在上升。自從第一支維和部隊組建以來,共有3400多名維和人員在執行任務時獻出生命,其中有128人在2015年犧牲。
這也就是很多大國都不愿意多派維和部隊的原因。如今,發達國家往往出錢不出力,大幅減少維和人員派出。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出資就在維和行動預算中占比超過60%。而聯合國維和人員中僅6%來自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
地區沖突和內戰不斷要求聯合國更多地展開維和任務,但國際社會的投入卻遠遠不夠。在蘇丹、馬里和中非共和國等地執行任務時的人員配備甚至低于安理會的最低要求。
近年,中國雪中送炭,加大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無論出錢還是出力,中國是都躋身前十的唯一國家。2016年至2018年,中國將承擔10.2%的維和攤款,僅次于美國。聯合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派出3000多名維和人員在南蘇丹、黎巴嫩、馬里等地執行維和任務,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從1990年至今,在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26年間,先后有19名中國維和軍警在行動中犧牲。除8人犧牲于海地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各有2名維和人員犧牲于車禍和疾病,當地武裝分子的襲擊無疑是導致維和人員犧牲的首要因素,共有7名維和人員因此犧牲。
去年9月,習近平出席聯合國維和峰會時,宣布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如何完成維和任務,又如何保障士兵安全,無疑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大國必須面對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