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辛格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動物解放》《實踐倫理學》《生與死的再思考》等
在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花落里約熱內盧之時,寨卡病毒尚未降臨巴西。而今,在投入數十億美元籌備本屆奧運會之后,里約熱內盧的寨卡病毒疑似感染病例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二位。那么,問題來了:即將舉行的夏季奧運會是否應該推遲,或者換個地方舉行呢?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結果尚不明朗。
正因為如此,我于上個月和223名科學家、生物倫理學家以及公共衛生專家聯名簽署了一封致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陳馮富珍女士的公開信。我們呼吁,召集一個獨立小組,為世衛組織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提供建議。這個小組的工作要程序透明,為此呈現必要的證據,最終在公共衛生安全和中斷重大國際體育賽事之間尋求平衡。
寨卡病毒并非什么新鮮事物,但該病毒自2013年進入巴西的變種比其任何已知的變種都更加危險。上個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確認,如果寨卡病毒感染孕婦,將妨礙其腹中胎兒的大腦發育,這種罕見的情形被稱為“小頭癥”。在嚴重的情況下,將導致患有該病的兒童日后生活無法自理。
目前的科學證據已經表明,巴西寨卡疫情的爆發與一種尤為致命的“小頭癥”存在關聯,而這種“小頭癥”又被稱為“胎兒大腦中斷序列”(fetal brain disruption sequence)。寨卡病傳到巴西之前,這個國家里只有少量胎兒出現這種情況。而最近,一項針對巴西35名“小頭癥”胎兒的研究發現,其中11例為胎兒大腦中斷序列。
兩個月前對里約熱內盧出現寨卡病毒感染癥狀的孕婦進行的最新研究,證實了該病毒與“小頭癥”之間的聯系:在確診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中,29%的人腹中胎兒嚴重畸形。而未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則無一懷有畸形胎兒。
就成人而言,寨卡病毒會引發高燒和皮疹;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其與格林-巴利綜合征或許存在著某些聯系,這種綜合征是一種極具危害性,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能導致數月乃至數年的癱瘓。目前,感染寨卡病毒的成人發展成格林-巴利綜合征的風險尚不明了。
早在今年2月,世衛組織已宣布寨卡病毒感染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并建議孕婦勿赴巴西旅行。然而,假如有其他人將病毒從里約熱內盧帶回的話,待在家中的孕婦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保護?
屆時,預計將有50萬人參加里約奧運會,在一些有埃及伊蚊(可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的國家情況更加不容樂觀。
有兩種觀點認為推遲奧運會或更換舉辦地不可取。
其一,等到了冬季,感染風險就會變小,因為蚊子屆時就會減少;況且,巴西正在動用軍隊在蚊子滋生區噴灑藥水。但是,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法律與人口衛生教授阿米爾·阿塔蘭(Amir Attaran)最近在《哈佛公共衛生評論》雜志上撰文表示,登革熱疫情在冬季期間雖會緩和,但并不會絕跡,而此種病毒與寨卡病毒有關,且經由同種蚊子傳播。
至于噴灑藥水,鑒于今年里約熱內盧登革熱疫情出現了急劇和原因不明的增長,阿塔蘭很懷疑這種措施的效果。在即將舉辦賽事的奧林匹克公園周邊,2016年第一季度的登革熱病例比2015年全年還多。
第二種觀點認為,不管怎樣,都有數百萬游客去里約熱內盧旅行,因而,寨卡病毒傳播到其他有埃及伊蚊的國家是不可避免的;把寨卡帶回本國,與游客是否去看過奧運會關系不大。
實際上,巴西疫情的爆發加快了對寨卡的研究步伐,有理由相信,我們會找到對抗寨卡感染或傳播的疫苗、抗病毒藥物或其他辦法。因此,疫情何時得到傳播至關重要。如果奧運會如期在里約舉辦,游客會從世界各地匯聚巴西。如果他們將寨卡帶回有埃及伊蚊且醫療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如西非或南亞,在有效的預防或治療手段研發出來之前,就可能出現數百萬人的感染。
世衛組織表示,取消奧運會將“有損運動員及其他人為準備奧運會付出的巨大的投入”。情況的確如此,但是,這種損失需要與危險病毒傳播的風險進行平衡。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是社會責任和尊重普遍的基本倫理原則。忽視寨卡病毒感染給成人和胎兒帶來的風險,既非對社會負責,也不合倫理。或許,這些風險足夠低,尚不足以妨礙里約熱內盧舉辦奧運會(或者延期而非取消),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在全世界的資深專家擺出所有的事實之前,世界應遠離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