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偉
(寧夏京能寧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寧夏 靈武 750400)
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探討
崔金偉
(寧夏京能寧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寧夏 靈武 7504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電廠的生產要求也逐漸提高。電廠不斷地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引進了許多新型的設備和技術,以此來保證生產系統的安全和性能。生產系統的技術越來越復雜,就要求對系統運行進行嚴格的控制。新型的集控運行方式如今已在我國的電廠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再加上機組的協調控制,就可以實現統一管理調控,提高生產系統的效率。本文詳細地分析和探討了集控運行系統以及機組協調控制。
電廠;集控運行;機組協調控制
如今,人類社會對電能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滿足需求,電廠的機組容量也在持續加大,這就要求負荷調節功能的強大與穩定,那么就必須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協調控制系統。電廠自動化控制的主要方式是集控運行,而機組的協調控制就是集控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電廠生產系統運行穩定性與可靠性,我們有必要深入地探討集控系統和機組協調控制。
作為電廠的指揮監控中心,集控運行管理系統能夠收集各個子系統的信息和數據,并將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和存儲。通過這項工作能夠給管理工作提供準確化的信息依據和數據支持,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更加合理。電廠主要依靠集控運行來實行自動化管理,將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結合起來,就能夠對生產流程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利用集控系統存儲的數據,分析生產系統中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找出生產系統運行中的不足之處,對癥下藥,優化生產系統的配置,逐漸完善系統的運行性能。另外,還需注意對生產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監督,對運行故障進行預防,一旦有故障跡象可以及時排除[1]。
(1)改變負荷調節器參數。負荷調節器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但有時系統的負荷會發生變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調節作用。負荷調節器的特點是一旦系統負荷恢復了穩定的狀態,即實際負荷和目標負荷比較接近時,負荷前饋信號就會結束動態過程。根據負荷調節器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調節器的調節能力,彌補變化的負荷給調節器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改變調節器的參數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2)優化給水工作。1)保持合理的中間點溫度。在實際工作中,電廠一般是由技術操作人員來對中間點溫度進行手動偏置處理,但是這種處理方式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為了彌補手動偏置的不足,還有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是調節減溫水比例。兩種方式結合起來運用,可以有效地保持合理的中間點溫度。2)給水流量。電廠的給水方式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模式。在手動給水模式中,水量的改變會引起主調節器輸出量的改變,中間點溫度的改變會引起給定值的改變。在自動給水模式在一般情況下,若機組的運行處于正常狀態,煤水比也一直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所以燃料量的變化,就會造成煤水比的變化,那么給水流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了[2]。
3.1 軟件系統設計
(1)軟件架構。協調控制軟件系統的架構主要組成部分是服務端和客戶端,它的優勢在于它能夠對兩端的硬件進行環境分析,科學化、合理化地對管理工作進行分配,借此來達到控制系統運行成本的目的。此架構中的服務端有兩臺可以同時工作的服務器,它們之間可以進行實時通信,分享數據信息。之所以設計兩臺服務器,就是為了避免服務器出現故障后影響系統運行的問題出現。當一臺服務器出現故障后,還可以自動切換到另一臺,讓它獨立承擔服務端的工作。客戶端的工作是由操作員站來完成的,它的主要職能是給服務端傳遞信息,以保證服務端能夠接收并完成客戶端的要求。這種軟件架構模式能夠考驗客戶端操作員站處理信息的能力。
(2)功能模塊。在設計電廠的協調控制系統,要充分考慮到盡量使集控運行系統和協調控制系統相結合,它們緊密結合分析出的數據和信息時電廠機組協調控制工作的基礎。
系統的協調控制有四大功能模塊,分別是主控系統、汽機主控、鍋爐主控和子系統。這四個小模塊又都可以分為多個子模塊,所有的模塊一起工作來保證協調控制系統運行的安全和性能。
3.2 硬件系統設計
(1)網絡架構。協調控制硬件系統的網絡架構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即現場控制層、系統服務層和檢測控制層。首先,現場控制層的工作方式為:在與主控室相鄰電子設備室內,集中安裝現場控制站DPU與數據采集站DPU,它們的主要工作是接收信號,再進行邏輯運算,傳輸運算結果,反饋給現場執行器。其次,系統服務層的主要功能是對冗余網進行有效利用,連接監控層的計算器和控制器,接受和發送收據信息。最后,檢測控制層的主要工作機構是操作工程師站和操作員站,它能夠與服務器進行實時通訊,傳輸各項信息。
(2)功能模塊。硬件功能模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其一,主控系統。主控系統的工作是限速、限幅處理電網自動調度系統傳輸的ΑCC負荷指令和運行人員手動調整負荷指令。萬一機組中的主要輔機發生了運行故障,要確保機組能夠主動進入相應的控制系統,并調整負荷,使之與目標值相適應。其二,鍋爐主控系統,它由自動和手動兩種運行模式。在機組的不同運行條件下,鍋爐主控系統與汽輪機主控系統相配合來完成控制的功能,對鍋爐的輸出工作和負載匹配關系作出相關指令。它能夠控制主蒸汽壓力閉環以及負荷質量前饋,以此來保證輸入能量能夠適應電廠鍋爐的節能要求[3]。其三,汽機主控系統。它在協調控制系統中的主要工作對象是整個汽機,對其進行協調控制,保證汽機的生產活動能夠正常運行,一般來說汽機主控系統都應該處在自動控制的狀態之中。一般是由汽機主控系統下達指令,再由DEH系統來實施對汽輪機的控制,調整汽門開度,以保證蒸汽量能夠滿足機組負荷的需要,并使鍋爐與汽輪機之間能夠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而今,電廠機組在運行的過程中承擔著越來越大的負荷,所以起控制和協調作用的系統一定要跟上負荷的需要。集控運行和協調控制都是電廠管理中的重要課題,我們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出發,研究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系。
[1]陳毅藝.燃煤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4)∶110.
[2]蔣甲丁.火力發電廠協調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廈門大學,2014.
[3]李輝.火電廠集控運行管理系統[D].吉林大學,2015.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