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峰,劉美娜,張國生,王 曉
(煙臺南山學院,山東煙臺 265706)
校企合作推動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之探索
——以紡織工程專業為例
潘峰,劉美娜,張國生,王曉
(煙臺南山學院,山東煙臺265706)
通過調研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體系改革。通過校企融合的辦學模式,加強學生的技能培訓和創新能力培養,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創新訓練
2012年,紡織工程專業被列為煙臺南山學院的特色專業,并給予重點支持。本著“專業跟著產業走”的工作思路,院紡織系與山東南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成效。2015年,煙臺南山學院的紡織工程專業入選山東省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專業支持計劃名單,獲得省廳支持經費200萬元。為加強專業建設步伐,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師利用企業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1.1根據人才需求現狀確定培養目標
山東是我國的紡織大省,紡織工業被列為重大戰略性發展產業而迅速崛起,毛紡織類企業發展尤為突出,涌現出了一批全國行業排頭兵企業,如意毛紡集團有限公司、南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等。而山東省內培養紡織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只有青島大學、德州學院等幾所高校,每年招生數量不足500人,甚至毛紡織領域開展專業人才培養的院校已不存在,人才匱乏。針對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形式和人才需求現狀,結合南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的高新生產技術,煙臺南山學院于2012年將紡織工程實驗班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專業培養定位為面向全國毛紡織工業領域,為毛紡織企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
1.2合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培養計劃的重要環節,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加強學生對工作崗位的認知,同時使學生了解專業與行業的內在聯系,提升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可見,實踐教學體系的合理構建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所在。
1.3創新校企融合方式
紡織工程專業屬工科,實踐性非常強,要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教學必須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校企合作則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最佳途徑。校企合作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企業本身充當教育者的角色,作為教育實施者的主體之一,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
2.1改革組織機構,實現校企融合
煙臺南山學院緊挨南山精紡廠,且同屬南山集團,占居地理優資和資源優勢。為實現校企融合,集團任命南山精紡廠廠長擔任紡織系系主任,將學校與企業合二為一。
該系主任多年來一直從事毛精紡企業的生產、管理及產品開發等工作,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并擔任其他高校紡織工程專業的碩士生導師。由于他熟悉企業生產,熱愛教育事業,使紡織工程專業的教學工作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融合。
2.2組織調研,找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不足
2.2.1調研對象
紡織相關企業和近幾年紡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
2.2.2調研內容
①企業聘用人才最看重的素質和技能;②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建議。
2.2.3調研情況分析
(1)企業聘用人才最看重的素質和技能。在企業聘用人才最先考慮的因素調研中,通過與多家企業的溝通,教師對企業的用人選擇標準及招聘人才考慮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和整理,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基本技能、專業知識和團隊意識5個因素排在最前面。從此次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企業更重視人才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一個人是否能夠積極、主動、踏實、有責任心地去為企業服務,是否能夠忠于職守、服從調動、遵守制度是一個企業最重視的素質。
企業聘用因素的統計見圖1。

圖1 企業聘用因素的統計
企業認為畢業生的溝通協調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很重要,特別是現代企業非常注重合作意識培養、人文素質、組織協調等方面,學生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是很多學生在校的培養和自我養成方面不夠。此外,在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上存在著不足,對于不斷發展的現代加工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員工來說,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間需要加強學生以上能力的培養。
(2) 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環節的意見和建議。①加強技能培訓。在人才培養上主要強調應用性、針對性,強調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采取共建、改建、擴建的方式完善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建設的實習實訓基地盡可能與生產、管理、服務一致,加強實踐訓練。②加強學生的個人素養與職業意識。當前大學生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團隊意識淡薄,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應加強應用技能訓練,還應注重學生禮儀禮貌、吃苦耐勞、責任心、團隊意識的訓練。③強化紡織前沿技術的學習。目前企業謀求發展的出路是產品升級,所以更加需求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并且希望人員的知識結構能夠多樣化和綜合化。現在紡織技術發展迅速,新型材料、新型工藝層出不窮,這正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所以學校在培養學生基礎技能的同時,需要兼顧學科前沿技術的灌輸,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很重要。
2.3校企專家共同討論,制定實踐教學體系
原有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程內實訓、專項技能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4個環節,其課時量占總課時的35%,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但是通過調研發現,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崗位技能不熟練,缺乏創新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有待提高。
為構建更加合理實用的實踐教學體系,組建了由煙臺南山學院教師、南山精紡工程師、管理人員、校外特聘教授組成的研討組,就以下3個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針對學生的崗位技能不熟練這一問題,增設實訓環節——崗位技能綜合訓練,時間為6周。讓學生在相應的工作崗位上反復進行技能訓練,要求明確崗位職能、熟練設備操作,掌握工藝設計及品質控制,能夠解決常見問題。
針對學生缺乏創新能力這一問題,增設課外科技活動——第二課堂,學生自由組合,對企業生產的某項工作或問題開展研討,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和創造力。
針對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有待提高這一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工作,確定了反復引導、多方影響的基本方式,對工作形成客觀準確的認識,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2.4校企雙師指導,開展實踐教學
“紡紗學”“機織學”“染整工藝學”等課程的實驗環節采取實地授課的方式,指導教師采取雙導師制,由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學校教師在課前要到企業實地備課,針對教學目標、能力要求將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相結合,整體把握知識、崗位、技能的協調統一。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將知識、崗位、技能給學生整體性地進行講解,做到理論生產一體化。工廠技術人員根據提前溝通好的教學內容給學生講解實際生產中的工作經驗和主要生產技術。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很大提高,所以在講解過程中,學生都會針對相關內容提出很多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相長,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逐步培養了一支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集中實踐環節,包括專業認識實習、紡紗工藝課程設計、織造工藝課程設計、紡織品設計周、崗位技能綜合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都采取與企業生產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
課程設計周的教學任務基本上都是以企業的具體產品形式為素材,通過項目驅動法,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完成相關設計及制作任務,并將自己的作品與企業的產品進行對比分析,以此對學生完成的任務質量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模式,學生能夠對相關問題構建起知識框架,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產密切結合起來,同時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崗位技能綜合訓練是以學生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為重點,針對企業具體崗位開展的專業培訓。眼高手低是目前大學生的一個共同缺點,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他們便自然而然的認為自己應該從事技術、管理等高層次崗位,但卻忽略了這些所謂的高層次崗位都是建立在實踐生產的基礎上。通過這一環節的實訓,讓學生在反復訓練中充分了解生產一線的具體工作內容,為日后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務實能干的品格。
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有機結合,讓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確定研究內容。學生實現了從專業知識到實際生產、從專業技能到崗位技能的轉化,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對專業、能力、崗位、管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認知,整項工作具體詳實,同時也搭起了產學研的橋梁。
創新訓練則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興趣小組系列活動,如產品設計、生產工藝優化、產品品質評定等。
活動以比賽的形式開展見圖2。

圖2 活動以比賽的形式開展
(1)第1階段——確定選題。每學期初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商討確定活動主題。企業技術人員就企業目前生產現狀提出關于產品開發、技術難題、技術改進等方面的相關課題,教師根據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和專業賽事等提出相關課題,雙方就提出的課題展開討論,進行優化整合,最終確定2~3個適合學生開展的活動。
(2)第2階段——撰寫方案。教研室委派專人負責興趣小組系列活動,全程參與指導活動的實施。確定活動主題后,由該負責人起草具體實施方案,包括活動的宣傳發動、組織報名、時間安排、內容要求、評定標準及獎勵等。通常每學期開展的活動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保證學生的參與度,總時間不超過12周,學生主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活動任務。
(3)第3階段——活動實施。采取導師+學生興趣小組的形式,以導師為輔、學生為主完成相關任務。導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理論知識扎實、豐富,創新意識和能力較強,同時他們必須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對于中青年教師的成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小組分工合作,通過查閱資料、制定方案、討論實施等按照要求開展工作,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其創新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4) 第4階段——選拔評優。由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組成評定小組,按照評定標準對學生作品進行評選打分,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在活動總結大會上給一、二、三等獎獲得者發放一定金額的獎金和獲獎證書,以資鼓勵;給優秀獎獲得者頒發獲獎證書,并給予一定的學分認定。對于特別優秀且有實用價值的作品,企業將采納并投產推廣,學校也將聯合企業給予獎勵。
這種教學活動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全面的發展。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收到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成效。紡織工程專業畢業生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專業綜合素質高,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他們主動與煙臺南山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希望開展訂單培養工作,學生就業率達95%以上。大學生參賽已獲國家級、省級、校級等各種獎項50余項,完成與實踐教學密切相關的實用性教材8部。◇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Reform Promoted b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Take Textile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PAN Feng,LIU Meina,ZHANG Guosheng,WANG Xiao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5706,China)
This papers gets the inadequate of talent training by investigation,and carry on the reform target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By university-enterprise mode,this paper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s on skills and innovation.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is improved apparently.
University-enterprse mode;practice teaching;investigation training
G642
A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9.052
2016-06-16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民辦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專業支持計劃”(魯教高字[2015]5號)。
潘峰(1965— ),男,碩士,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紡織工程專業建設與毛精紡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