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銳哲
說起來,我與藝術還是有些緣分的。在我很小的時候,外婆就帶著我報了各種藝術特長班,無論是學琴還是練書法,都有外婆的陪伴。每當有了進步,外婆都會微笑著對我說一句:“嗯,有你外公當年的樣子。”我并沒有見過外公,只知道外公當年是當地很有名氣的才子,那是外婆心中住著的一個“蓋世英雄”,而我與藝術的結緣,也是來源于這愛的延續。
剛開始決定要參加藝考的時候,我并沒有把藝考太放在心上,我盲目自戀地以為自己從小學習古箏、書法、舞蹈,并且都有著不錯的成績,便放松了學習,開始了優哉游哉的生活。
然而,生活是公平而殘酷的,對于我的盲目自信,現實給了我很慘痛的教訓,第一年的藝考,上海戲劇學院以兩分之差將我拒之門外。后知后覺的我意識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孤芳自賞不能成事,藝考遠不止我想象的那么簡單。
我決定復讀時,很多人都勸我要三思,不如去讀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畢竟復讀這條路難走。那些勸我放棄的話語,都被我自動屏蔽了,不管別人怎樣說,我都要堅定地追逐我的夢想。我知道,不被理解不可怕,放棄信仰、放棄夢想才最可怕,有些路注定是孤獨且不被理解的。
認清了現實,看到了差距,我停止了之前悠閑享樂的態度,摒棄了雜念,全身投入到備戰狀態。
有了第一年的經驗,我很早就開始了第二年藝考的準備工作。所以,假期剛一開始,我就開始練琴。從早上八點起床,簡單地洗漱一下之后就開始了第一個音符。為了不打擾到鄰居的正常作息,只能練到晚上九點,這中間,只有午飯的時候稍稍休息一會兒。九點之后,我會抓緊時間進行理論學習。
就這樣,我每天只給自己四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手指上的皮膚也從水泡變成血痂,再由血痂變成了厚繭。雖然這樣的過程看起來很漫長,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打好基本功的慢,對于我想要的結果來說,就是一種快,一種捷徑,所有的投機取巧對于成功而言都是彎路。
高四開學之后,我正式開始了我的復讀生涯。為了不讓文化課成為我藝考道路上的絆腳石,我白天會認真聽好每一節課,放學之后認真完成作業,并堅持看之前整理好的文藝常識錯題,每周看三部電影并寫好影評。
就這樣,我一路從夏日清晨的露水,走到了秋葉涼爽的微風,在冬雪飄零的日子里,我迎來了第二次藝考。最后,我以綜合排名全國第十七的成績考上了理想中的上海戲劇學院。而在后來的高考中,我的成績也比第一年提高了六十分,上海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如期到來。
心語:我們總是慣于把自己想象成鮮衣怒馬的主角,卻往往在蟑螂、虱子、蒼蠅滿布的生活中疲于奔命。總有一個鮮花世界值得渴慕,太多人卻常常忘了路在腳下。少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做好當下,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堅定地走下去,是我們通往未來必須要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