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晨
(廊坊師范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簡述中國戲劇語言
李晨
(廊坊師范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我國戲劇語言分為人物語言與情景描述兩大部分。人物在戲劇當中的性格、形象,以及對情景的描述,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來表現。動作性、性格性、詩化、精練是我國戲劇語言所具有的四大特征。通過特殊化的語言描寫,從而使得戲劇故事更加自然與流暢,同時也讓讀者能夠更好地去理解與欣賞戲劇,加深他們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戲劇語言;動作性;詩化;塑造;形象
高爾基曾經對戲劇語言做出這樣的評價:“劇本,包括悲劇與喜劇,是一種最難運用的形式,它的難處在于,劇本要求劇中的每個人物都要用自己的語言以及行動來表現出自己在劇本中的人物特征,而沒有作者的提示。”從高爾基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戲劇語言與小說語言是不盡相同的,其語言系統主要包含了人物語言和情景說明兩種。人物語言在戲劇當中一般以人物的臺詞對話為主要內容,同時還包括獨白、旁邊、對白等內容。在戲劇語言當中,臺詞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就是通過臺詞塑造出來的。
戲劇獨特的表現形式對戲劇語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臺詞在戲劇語言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戲劇沖突的展現,都對臺詞有著極大的依賴性。戲劇矛盾是戲劇的主要特征,戲劇的內容主要是由戲劇的矛盾沖突所產生,在此期間,戲劇當中人物的情感也得到了豐富,使得故事的情節變得更加曲折,耐人尋味。戲劇的主要內容是由人物以及人物語言(臺詞)兩部分構成的。戲劇與小說雖然有著一定的共通性,但是在藝術本質上二者是不同的,小說是一門靜態的藝術,而戲劇則是一門行動藝術。因此在戲劇表演當中,在要求演員的動作與臺詞相統一的基礎上,同時也要求演員通過動作對觀眾展現出視覺上與心理上的雙重影響。
在戲劇語言諸多的作用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體現戲劇人物的特征。所以戲劇語言的設定對于劇中人物性格有著十分鮮明的要求,在戲劇當中,人物的性格都有著明確的性格劃分,這往往能夠給觀眾一種清晰明了的感覺,從而使得觀眾在觀看戲劇時,與劇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凸顯出戲劇的藝術效果。
在戲劇當中,戲劇語言的性格化往往是通過劇中人物性格進行展現的,我們往往將性格作為劇中人物情感以及情感沖突的根源。在不同的表演環境當中,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能夠通過不同的戲劇語言進行表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當中所展現的動作和人物自身氣質,也就成為戲劇語言性格化的直接體現。
在我國文學史中,詩歌對我國的文學創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對戲劇的創作也是影響深遠的。在戲劇創作當中所使用的戲劇語言,并不是將序言改成押韻的詞句而已,而是在詞句原本意思的基礎上覆蓋更加深刻或者是帶有象征意味的語句特征,因此戲劇語言與其他文體的語言相比,更加注重語句所蘊含的感情特點。而正是在這些語句的綜合特征下,我國的戲劇語句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意蘊的詩化特點。
例如,在《西廂記》中,張生月下彈奏曲子時,所使用的戲劇語言極付情感內涵,價值旋律悠長,從而使張生內心情感在瞬間爆發,除此之外對于崔鶯鶯內心狀態的描述通過彼此的感情通過琴聲夾雜表現出來,以聲傳情,最終將二者之間真摯的感情直接明了的展現出來,從而表達了二人情感矢志不渝的特點。可以說《西廂記》通過對二人情感的詩化描寫直接與觀眾產生了共鳴,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了戲劇語言的魅力。可以說戲劇從本質上而言,就是將一些我們所看不見的東西通過戲劇語言刻畫成人們所熟悉的內容,從而在更加深刻的層面展現戲劇中深層次的情與義。
由于戲劇表演有時間的限制,所以要求戲劇的語言要精煉。意蘊深長,同時也是戲劇語言的又一個特征,通過這一特征,增強了觀眾對于劇本的感受力,在劇本中的語言并不是淺顯易懂的,同樣也是詩化的一個特征,是劇作家通過自己的語言,將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圖通過語言的形式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來,達到文學真正的境界的超脫,用語言去表達同時又用語言去隱匿一切,給讀者或觀眾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想象自己去體味。我國戲劇語言最顯著的特征便是,語言精練但意蘊悠長、情深意足。
我國戲劇語言有眾多的特征,本文所描述的戲劇語言特征僅僅是一小部分,我國戲劇文化博大精深,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對戲劇的研究。
[1]劉洪甲.試論戲劇語言的藝術美[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3,(1).
J82
A
1007-0125(2016)10-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