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 霄
康養產業:全民關注的新興產業
文|本刊記者 張 霄
康養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國民的生存質量,影響經濟社會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希望過上高品質生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要求越來越高,健康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普遍追求。同時,中國已經進入并將長期處于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基本訴求。
正因如此,涵蓋養老、養生、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諸多業態的康養產業已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開始在中國蓬勃發展,成為備受國民關注的新興產業。
康養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國民的生存質量,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康養產業涵蓋諸多業態,關聯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民風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會安全等眾多領域,不過康養產業在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政策的導向作用至關重要。
當前康養產業的發展,以加速醫療與養老、養生、旅游的融合最為關鍵,實現異地養老、旅游與醫療、醫保的聯動最為迫切,同時需要通過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等方式,在市場準入、財稅金融、土地利用、醫養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
2013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國家對康養產業的頂層設計,為康養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環境。
同時,發展康養產業也需要特別關注幾個問題:
第一,要解決認識問題。康養產業涉及方方面面,前期投入很大,做成熟需要很多年,需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但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對于投入大、見效慢的產業重視不足的做法時有發生,將嚴重阻礙康養產業的發展,亟須改變。
第二,要解決觀念問題。發展康養產業鼓勵老年人異地養老,但對很多老年人與子女來說,異地養老的觀念并不被接受。讓老人到氣候適宜、生活條件優越的地方去養老也是“孝”的體現。
第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康養產業發展,各地應該積極做好配套,合力促進康養產業發展。在發展康養產業時,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政府的直接投入畢竟有限,引入社會資本是必需的。
第四,要培養專業人才隊伍。當前康養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匱乏,直接制約了康養產業的發展壯大。人才是康養事業發展十分重要的條件,應重視康養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康養職業教育體系、提高康養職業人才培養質量。
“康養產業蘊含拉動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一頭連接民生福祉、一頭連接經濟社會發展,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可以被打造成為中國又一個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發展前景無限光明。”2016年9月5日,第二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在河北秦皇島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在開幕式上的講話引發多方討論。
本屆論壇以“綠色秦皇島,生命健康城”為主題,由民革中央、河北省政協主辦,河北省政協辦公廳、中共秦皇島市委和市政府,中共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承辦。論壇設置了“健康中國秦皇島論壇”、“旅游休閑、文化體育產業論壇、北戴河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專題論壇”和“健康養老、康復產業論壇”等四個分論壇。期間,秦皇島圍繞生命健康產業進行全面招商,萬達廣場、華大基因北戴河大健康基地、中國秦皇島德國康養護理及管理專業國際中心項目等36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475億元人民幣。
中共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介紹說,秦皇島是世界著名的夏都,以碧海金沙、綠樹紅瓦而聞名于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秦皇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確立了生態立市、產業強市、開放興市、文明鑄市的發展戰略。為實現這個目標,秦皇島將生命健康產業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取得了可喜成績。“北戴河國家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即將獲得國家批準,這為形成“南有博鰲、北有秦皇島”格局奠定了基礎。
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本著冬夏互補,南北呼應的原則將四川省攀枝花市和河北省秦皇島市選為承辦城市,按照三年舉辦兩屆的原則,分別于冬季和夏季舉辦論壇。眾所周知,秦皇島素有康養歷史淵源。秦皇拜海求仙、徐福東渡等傳說典故和獨特的海派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紅酒文化,每年吸引了超過3300萬人次來此旅游。這里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6.81%,被譽為“天然氧吧”,康養所需的生態系統一應俱全。
秦皇島市長張瑞書表示,秦皇島把發展康養產業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作為塑造新優勢、搶占制高點的重要主攻方向,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高端技術人才,構建“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新型健康產業發展模式,使秦皇島成為“健康長壽、美麗幸福”的代名詞。
同時,本屆論壇上達成了《2016秦皇島共識》。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盧曉光說,這是一次南北康養產業協同的完美對話,南方的攀枝花和北方的秦皇島將成為中國康養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推動者和先行示范區。

第二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現場
在第二屆全國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上,齊續春在講話中指出,民革中央通過調查研究,提出將康養產業定位為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提出了以“醫養結合”為突破口,完善產業政策體系,抓好政策督促落實,重視專業人才培養,設立國家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等若干意見和建議。
“醫養結合”就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是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中國現階段的老齡化問題使社會未富先老,矛盾重重,因“老年病”造成的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看護問題困擾著千家萬戶。而現狀卻是—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養老院不方便就醫,醫院里又不能養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經常往返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既耽誤治療,也增加了家屬負擔。醫療和養老的分離,也致使許多患病老人把醫院當成養老院,成了“常住戶”。老人“押床”加劇了醫療資源的緊張,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進來。
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養老機構開始以發展“醫養結合”為核心的服務模式。比如:以為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以養為主”為核心的健康養老專業服務,為長者提供持續的日常保健、健康促進、中醫康復、養老護理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務。秉承“尊重、樸誠、平等”的核心價值觀,為住戶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服務,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高品質的“醫養結合”服務。
在本次康養產業論壇上,位于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泰盛健瑞仕國際康復中心就是“醫養結合”的成功之作。這個于2016年6月開業的康復中心,是全國第一家將國際化康復理念與中國本土化特色相結合的康復中心,采用國際一流的康復醫療設備,包括美國進口的專用康復水療池。該中心在茶座、閱覽室、樓梯、活動室與病房內的設計上,都充分考慮到調動病人自主康復的意識,為康復需求者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護理和康復標準,對實現由靜養為主向主動康復的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疾病早期篩查展位備受關注
而對于“醫養結合”這一康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河北省政府十分重視。2016年年初,備受關注的《河北省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正式出臺。預計2017年,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掛號、優先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逐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同時推進老年醫療護理人才培養工作。
到2020年,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掛號、優先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基層醫療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5%以上。
作為第二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展覽會于2016年9月4日下午開幕,歷時3天,展會面積8000平方米,設200平方米序廳1個、18個特裝展位和109個標準展位。涉及29個地級市的142家企業和單位參展,展出主要有醫療器械、藥品、體育器材、保健品、優質水果、健康食品等。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應邀參展,展會集康養理念提升、康養知識普及、醫療器械及藥品展示展銷、體檢健身器材體驗等于一體,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優惠性均較強。
今年75歲的劉翠芝老人家住衡水,但因為兒子在秦皇島工作,她與老伴兒每年都會來秦皇島住上一段時間,這次正好趕上展覽會,對于健康養老十分關注的她立刻就與老伴兒一起來參觀了。
“來參觀展覽會主要是想多了解相關知識,也開闊一下自己的眼界。”劉奶奶參觀了沒一會兒手里就拿上了許多宣傳冊,“而且健康養老也是我們老年人比較關心的話題。”劉翠芝對針對老年人的休閑、療養項目十分感興趣,她表示如果條件允許,她和老伴兒也想四處去看看。
展會上惠斯安普疾病早期篩查展位人滿為患,上午十點,負責登記預約檢查的工作人員表示,全天的檢查名額就已全部預訂一空,“從參展第一天起,我們的展位就很受民眾的關注,為滿足民眾的需求,我們已經把每天的結束時間向后拖延。”展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看來預約疾病篩查項目的大部分為老年人,不過中青年亦對此非常關注。”
健康養老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重點課題,康養產業的發展壯大,是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礎,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發展康養產業正是順應中國社會結構新變化、人口老齡化、滿足“健康老齡化”剛性需求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