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中國澳門·丁家輝
淺談飛蠅釣法的目標魚種和拋投方法
文/圖 中國澳門·丁家輝

丁家輝自傳:
早在10歲的那一年,老爸帶著我去海邊釣魚,從此我就與釣魚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那年開始,每到假期我都會讓家人帶我去釣魚,到了初中我就自己和同學到處去釣魚了。從一開始釣蝦虎魚和小河豚一路走來,無論是臺釣、磯釣、路亞釣、沉底釣、船釣、鐵板釣還是飛蠅釣法,我都會不停地學習,我的生命好像是為了釣魚而生一樣。
在2000年的時候,我加入中國澳門代表隊出國參加釣魚賽事,并參與了杰出青年運動員選舉;到了今天,我的釣齡不知不覺已經有22年了,雖然這不算很長的時間,可是對于我這個釣魚瘋子來說,對釣魚的熱情卻從來沒有削減過。我希望自己到了八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每天都到水邊去釣魚,享受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



西式毛鉤(飛蠅)釣法在我國并不是很流行,而且知道這種釣法的人也不多,其中一個原因是以前的通訊科技不發達,并不像現在這樣網絡盛行。過去人們只能通過書本或雜志等傳統媒體才有機會接觸到西式毛鉤釣法,但絕大多數記載這種釣法的書籍都是歐美等地的語言,這使得國內釣魚人能夠深入了解西式毛鉤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要推廣這種釣法更是舉步維艱。即使是有著很多飛釣方面知識及經驗的先驅者,也不容易把這種釣法推廣到廣為人知的層面,所以在早些年,毛鉤釣法在中國一直很少被人們認知及了解。當然,在現今網絡大為流行的年代,資訊的流通可以說是呈現出爆炸性的發展,每個人只要能登錄互聯網,就能夠搜尋到任何想要知道的資料,很多有識之士都愿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及經驗技巧分享到互聯網上,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西式毛鉤釣法。就像我國臺灣地區的鄭博元老師,這位已經擁有30多年飛蠅經驗的專業釣手,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在推廣西式毛鉤釣法,還外訪到世界各地去進行作釣經驗交流及實地試釣,在拓展自己認知的同時不停地總結經驗,毫不間斷地將自己的經驗無私地分享給廣大釣魚愛好者,這種魄力和精神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大家不妨在網上多搜尋一些鄭博元老師撰寫的文章,一定會受益匪淺。
西式毛鉤釣法所需要的釣場大部分都是河流和溪澗,我國境內這類水域資源非常豐富,不愁沒有釣場可釣,而唯一缺乏的就是我們沒有用心去開發一些釣點,以及我們沒有堅持用飛蠅釣法去作釣,否則每個人都可以闖出一片天空。再者,我國境內已經被發現的淡水魚種已經超過1000個獨立品種,光是能被臺釣和路亞釣法釣獲且有記錄的魚種也已超過200種,而在飛蠅釣法的范疇之內最為人熟知的對象魚——鱒魚和鮭魚都可以在國內找到其蹤影,所以只要好好地珍惜現在的對象魚資源,不亂釣濫殺,在國內真是不愁沒有適合飛釣的對象魚種,而且無論是吃素的還是吃葷的魚,用毛鉤都有機會釣得到。如果沒有釣到,只能說明你沒有好好地思考如何去釣它們。
目前在國內能用飛蠅釣法經常釣到的淡水對象魚種如下:溪哥(寬)、馬口、鯽魚、鯉魚、草魚、青魚、鯪魚、黑鱸、翹嘴、蒙古紅鲌、鲇魚、白鰷、黑魚、針魚、粗首、苦花魚、軍魚、虹鱒魚、哲羅鮭、狗魚、湯鯉、太陽魚、異等;而在河口或出海口之類的水域能釣到的魚種則有:黃鰭鯛、黑鯛、海鱸、金目鱸、大眼海鰱、夏威夷海鰱、紅曹、魴魚、圓勿鲴、長鰭、赤眼鱒、羅非魚、花身雞魚、豆仔魚、浪人鲹、逆鉤鲹、石斑、紅鼓魚、黃立昌魚、紅腹昌魚等;此外,外海性的大型魚種還包括金槍魚、鬼頭刀、雙帶鲹、旗魚、牛港鲹、海鱺、馬鮫魚等。


看了以上這么多充滿挑戰性的對象魚種,不知道其中有沒有大家心目中的夢幻對象魚呢?大家是不是很想用自己的飛蠅釣具去親身體驗一下那種最公平的搏魚方式、最接近自然的釣餌以及最觸動人心的猛烈出線聲呢?但是,盡管你已經擁有了一整套釣具,卻沒有掌握好整個飛蠅釣法的靈魂——拋投技術,又怎能把毛鉤順利地拋出去呢?所以,我接下來要給各位介紹的內容正是飛釣的拋投技術,請各位讀者一定要牢牢地記住。
一般我們握竿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握竿方法是拇指在上,另一種握竿方法是食指在上,而我們一般多用拇指在上的方法握竿,這種握法適合大多數的拋投方法。
一般情況下,我們玩飛釣時的站姿有兩種——一種是雙腳并排站立,另一種是一只腳在前、一只腳在后。以右手持竿的釣者為例,他們在作釣時多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反之左手持竿的釣者多是左腳在后、右腳在前。






現在我們就要進入飛蠅釣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了,也是每個剛開始學習飛蠅釣法的釣魚人都必須跨過的一個難關。有很多想要學習飛蠅釣法的人都會因為學習不好拋投要領,加之沒有人加以正確的指導和糾正,故而放棄了針對飛蠅釣法的學習。確實,拋投對于初學飛蠅的人來說并非易事,如果在剛開始學習的階段沒有往正確的方向走,那就一直都跨越不了瓶頸,在那種情況下真的會感覺很沮喪,特別是在現今比較急功近利和崇尚方便主義的社會,在其他各種不同釣法的誘使下,如果想釣獲一條魚,采用毛鉤釣法確實要比其他釣法需要更多的堅持和耐心,也是因為這一份執著,才使得毛鉤釣法比其他釣法多了一分優雅與優越感,這也是其他釣法所不能及的另一個境界。
回歸正題,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單手竿最常用到的幾種拋投方法和附加技巧吧。
1. ROLL CAST滾拋。滾拋在飛蠅釣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拋投方式,很多不同的拋法都是由滾拋引申出來的。這種拋法的重點在于要使飛蠅本線形成一個“D-Loop( D型圈)”,這個D-Loop越大,所需要的本線也就越長,拋投距離也就越遠;反之D-Loop越小,所需的本線就越短,拋投距離也會比較近。滾拋時需要注意的是整條飛蠅本線必須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如果想要增加拋投的力量,則可以借助水面的張力將力量通過飛蠅本線傳遞到釣竿,從而使飛蠅本線加快運動速度以實現更遠距離的拋投。

2. OVERHEAD CAST過頭拋。過頭拋也是比較常用的拋投方式之一,這種拋投方式也是現在很多人對于飛釣拋投的第一印象。本線從釣手的側上方來回地拋動,這種拋動是為了增加出線的長度和速度,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預備拋或假拋;當飛蠅本線儲備了一定的力量和速度之后,釣者便可以做出拋投動作將毛鉤送到標點上。這種手法可以根據釣點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進而對出線角度進行適當的調整,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多數初學者都會覺得飛蠅本線在飛舞的過程中容易掉下來,于是很用力地想把線拉起來,卻沒有注意到飛蠅本線是否完全伸展,這樣便會造成線體運動的速度減慢和角度偏離,使得釣者越來越難提高線體的運動速度,最終導致拋投失敗。在拋投的過程中,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前臂的運動角度,這個角度應該保持在10點鐘至2點鐘方向之間,這樣才可以將飛蠅本線保持在同一平面來回舞動。
3.SIDE CAST側拋。當釣點的后方和左右任何一側受到障礙物的限制時,我們便不能進行正常的拋投,此時就有機會用到側拋這種手法。其實側拋的原理同過頭拋基本一致,區別只是把飛蠅本線的起始位置從頭頂換到體側,即讓釣竿在一個水平面上前后揮動帶動主線完成拋投。但在側拋時同樣需要留意飛蠅本線是否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運動,其實這種拋法也就是把過頭拋換到體側來完成而已。


4. STRIPLE CAST上揚拋。如果釣點的左右兩側以及后方都被障礙物所遮擋,釣者根本無法找到空間來加快飛蠅本線的出線速度時,可以嘗試一下上揚拋這種手法,就是利用釣者頭頂上方的空間來增加線體的運動速度并伸展開飛蠅本線。
5.SINGLE H AUL單扯線和DOUBLE HAUL雙扯線。這兩個名詞其實不是同一種拋投方法,而是兩種融合了滾拋及過頭拋的不同的拋投技巧,其目的是為了增加飛蠅本線的運動速度。這兩種拋投方式的重點在于如何把“扯線”和“讓線”這兩個動作以最適合的時機結合到自己的投拋動作之中。這兩種拋投方式對于初學者來說,抓準時機做動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初學者在操作時,要么是動作做得太快,要么是動作做得過晚,或者是因身體的不協調而導致不知如何扯線,更不懂得如何去讓線,使得飛蠅本線在運動的過程中不但不能提速,反而會降低速度,嚴重者還可能破壞整個假拋進程。因此,如果想要實現完美的遠投或超遠投,就必須要用心學好這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