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江蘇省泗陽中學)
“處方式”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劉俊
(江蘇省泗陽中學)
“處方式”教學源于運動處方教學概念,它主要是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宗旨,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處方式教學與分層教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結合教學效果尤為顯著。
高中體育;“處方式”分層教學;分層;反思
“處方式”分層教學的理念,主要來自于醫學中根據病患情況開出處方,進行針對性治療的方法與手段,旨在通過“對癥下藥”使病患及時康復。由于它與“因材施教”的教學宗旨不謀而合,因此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被應用于高中體育教學中。“處方式”分層教學概括起來,就是將“運動處方”的內容、原理以及手段應用于體育教學實踐中,從而建立起包括設計、組織與調控的一整套方法體系。“處方式”分層教學突出的專門性、在運動技能基礎上的超負荷性以及漸進性原性,對提升高中生體育訓練質量,幫助學生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它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前提,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而“量身定做”的“運動處方”,更是對學生個性化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本文結合高中體育體操類課程——“健美操”之教學實踐,對“處方式”分層教學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主要是對學生身體形態、心肺功能、體格狀態以及體育認知態度、情感體現和健康行為等內容進行評估,從而確定每個個體當前處于哪種運動狀態,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基礎。“處方式”分層教學前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十分重要,它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前提條件,同樣也是針對不同學生開設不同“處方”的依據。
將提前調查的各項數據進行組合,制訂出各個學生的身體體能指標,并以此為標準,結合學生其他素質以及專項特色、興趣等內容將學生分出高、中、低三層,并分別用A、B、C來表示。每層學生數量盡量保持平均,如某班學生數量為45人,則每層學生數量為15人。
1.設定“處方”各層目標
目標可根據項目情況分為長期與短期兩種。高中體育健美操項目長期目標(一年內)可以為:A層的學生要求達到可運用競技參與比賽和表演,可進行胯下離地5厘米范圍內的劈叉,可進行手腳間在0.7米距離內的下腰。B層學生要求達到可運用競技進行帶有挑戰性的運動和表演,可進行胯下離地5厘米范圍內的劈叉,可進行手腳間在0.8米距離內的下腰。C層學生要求達到可靈活運用專項技能,特別是接受能力與協調性的提升,胯下離地10厘米范圍內的劈叉,手腳間在0.9米距離內的下腰。
短期目標(可將一學期以周為單位分解為三小周期進行目標細化設定),詳見表1:數等方面的內容,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處方”。即使在同一個周期每個層次學生都應有不同的運動“處方”,“處方”側重點應伴隨不同時期不同層次學生技能的發展與提高進行相應調整。如在哪個時期應注重運動節奏以及運動次數和組數,在哪個時期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動作幅度變化以及提高技術難度上等,既要體現“處方”的針對性,又要體現“處方”的層次感。高中體育項目健美操運動“處方”詳見表2。

表2 健美操分層“處方”

表1 健美操短期目標設計
2.根據分層設計“處方”
根據分層后學生的特點,結合體育項目涉及的多個方面,如健美操就要考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持續運動時間、運動次數和組
評價應逐層進行,每個層次的評價標準有所不同,在起評分上體現出差別。如考核技能技術,A層起評分應為100分,B層為95分,C層為90分。“處方式”分層教學在健美操這一體育項目中的評價指標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評價每個層次學生的專項體驗與技能;二是評價各個層次學生展示出的表現力;三是評價各個層次學生健康行為、合作精神和體育認知態度以及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和體能。
實踐證明,“處方式”分層教學應用于體育教學中,能夠滿足不同周期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對提高學生體能水平,強化生理機能、促進比例協調、強化終身體育意識等有著顯著作用,體育教師應繼續深入探究該教學模式,通過不斷地修正,讓“處方式”分層教學真正成為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一劑“良藥”。
[1]杜剛躍.淺析處方式分層教學模式在高校學生干部培訓中的運用[J].新西部:下旬(理論),2015(4):157-158.
[2]鄒正華.“運動處方式”體育教學與提高大學生體質研究綜述[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44-145.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