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民族器樂藝術中,人們對于古箏比較偏愛,隨著古箏藝術的飛速發展,近年來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古箏專業,培養古箏專業人才。本文針對我國高校古箏教學現狀,就古箏演奏技術訓練和音樂表現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古箏演奏;技術訓練;音樂表現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06-01
隨著民間樂器演奏的普及,近年來不少高校都開設了古箏課程,古箏愛好者人數與日俱增。然而,在古箏教學中,怎樣處理好“音樂”與“技術”的關系,卻成為了教學的一個瓶頸。為保證古箏的學習效果,本文就“音樂”與“技術”交融方面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對古箏教學有所啟迪。
一、我國高校古箏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古箏愛好者人數的增多,許多藝術院校都開設了古箏專業,促進了古箏藝術的不斷發展。古箏演奏藝術進入高校后,不僅擴大了古箏藝術的傳播范圍,同時也改變了其傳承方式。隨著古箏藝術進入高等院校,當代的古箏演奏教學技巧訓練,重點放在了速度、力度、耐力等方面,同時比較注重新作品的發掘。隨著古箏創作樂曲的多樣化,近年來,新的演奏技法不斷涌現,這給古箏訓練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解決樂曲中的各種難點,許多學校都采用古箏專項練習曲進行新技法訓練,或者節選樂曲中技術練習片斷,對演奏者進行系統地訓練。與傳統技法的訓練相比,這種訓練方法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補充作用,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技術只是一種手段,任何一首優秀的作品,不僅需要需要嫻熟的技巧展現,還需要植根于音樂,需要“音樂”與“技術”的交融。目前古箏教學的重點主要在技術訓練上,對音樂的文化內涵缺乏了解,使得他們很難把握音樂的風格,進而影響到古箏演奏表現力的提升。所以,在古箏教學中,我們必須正確把握“音樂”與“技術”的交融,促進古箏藝術的健康發展。
二、古箏演奏技術訓練和音樂表現
(一)從傳統音樂中吸取養分,完美地詮釋古箏曲目
古箏對于演奏技術要求很高,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要想將作品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演奏人員必須刻苦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古箏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如今古箏演奏已不局限于吟、揉、顫、滑、點等演奏技巧,長搖、短搖、拍打等技巧也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所以,在古箏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從傳統古箏藝術中吸取養分,還要將古箏技巧訓練與音樂表現相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技術”在“音樂”中的滲透。在古箏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演奏技巧,還要幫助學生理解民間民俗音樂,學會從傳統音樂中吸取養分。每一部古箏曲目的產生,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在里面,演奏者只有熟知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正確地品讀古箏作品。例如,在學習古箏曲《臨安遺恨》前,演奏者如果了解這首古箏曲目源于岳飛的《滿江紅》,就能理解作品中音樂的悲壯,并能夠嫻熟地運用演奏技巧,更好地詮釋作品的內涵。
(二)運用聆聽與思考,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音樂是從心靈深處發出來的,只有在嫻熟的技術基礎上,再用心去體驗,才能將內在的激情賦予作品表達之中,完美地詮釋音樂作品,在琴弦振動中獲得回響。因此,在古箏演奏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聽覺能力,同時還要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聽教師的范奏和錄音,是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挑選一些短小的、優美的經典作品讓學生聽,如古箏曲目《豐收鑼鼓》、《漁舟唱晚》等,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產生共鳴,提高欣賞水平。音樂是情感藝術,要想提高學生的內心感受,我們還可以培養學生“聽”自己彈琴來提高聽覺感受,這樣有利于學生將全部心靈浸透到音樂之中,在陶醉中將心靈和音樂融為一體,感染自己,感染他人。古箏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學中還要懂得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練習,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指導學生運用反向思維,在思考問題時,跳出常規,在腦中構思總體音樂形象,自主選擇適合的方法,最終描繪出完整音樂。
三、結語
總而言之,古箏演奏技術訓練和音樂表現都比較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技術練習,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處理好“音樂”與“技術”的關系,以情帶聲,融聲以情,實現樂感與技巧的結合,培養學生有激情地演奏作品,使學生能夠通過把握“音樂”與“技術”的交融,做到人琴合一,將作品的內涵充分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馬歡.關于高校師范專業古箏教學思路拓展問題的探討[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6).
[2]朱丹.當前高校古箏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的對策分析[J].大眾文藝,2013(6).
[3]楊妍,趙雪暉.古箏教學現存問題及完善對策[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1).
[4]李敬.淺談現階段我國高校古箏教學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青年文學家,2013(17).
作者簡介:
李春穎(1981-),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