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瑩++趙強
【摘 要】新銳導演忻鈺坤的《心迷宮》,在拍攝資金缺乏的背景下,積極模仿與創新,突破了懸疑片常態模式,將中國特有環境下真實人性融入經典非線性多線敘事結構,精心利用傳統寫實主義影像風格進行獨特場面調度,在汲取前輩成功經驗時走出屬于自己的不一樣的電影之路,在模仿與創新中大獲全勝。
【關鍵詞】《心迷宮》;模仿與創新;生存策略;劇作結構;影像風格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42-02
2015年,隨著觀眾對國產電影興趣的逐漸提高,一部僅170萬元制作的國產小成本電影《心迷宮》,在一片業內人士的贊譽和推薦聲中走進了院線,雖受到了院線方排片量的影響,但這部風格獨特的電影仍打動了一批觀眾的心,帶給觀眾一次與傳統商業大片不同的觀影體驗。
《心迷宮》是忻鈺坤的處女作,看似零散的碎片化敘述方式卻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以“棺材中的尸體到底是誰”這個疑問引領觀眾一步步去揭開謎題,通過深入刻畫村子里的各色人物,將他們面對“尸體”的行動呈現在熒幕上,反映了人性深處始終潛在的罪惡和理性掙扎。在資金缺乏的條件下,導演忻鈺坤通過自身對劇本的駕馭能力編造出了一個邏輯縝密的懸疑故事,換得了電影評論界和觀眾的一致認可,并順利斬獲了金馬獎伯爵年度最佳原創劇本獎等幾項國際電影獎項。
一、劇作結構的“模仿與創新”
從電視欄目編導轉身為電影導演的忻鈺坤,在電影行業內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新人,作為資深電影發燒友的他有著自己明確的電影喜好類型,克里斯托弗·諾蘭、格斯·范·桑特和科恩兄弟等人的作品給予了忻鈺坤很大的啟發,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影片呈現出的“諾蘭碎片化敘事風格”和“科恩兄弟黑色幽默的故事情懷”。[1]作為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不可避免會遇上制作中的的首要問題——資金的缺乏,這不僅會左右電影工作人員在制作拍攝過程中對影片質量的硬性要求,還會讓整個電影的核心競爭元素因工藝上的缺損而無法完美地呈現。
電影《心迷宮》采用非線性多線敘事結構,通過平行時空講述了發生在中國山村,因一個無人認領的尸體而引發的一場鬧劇。四個章節的塊狀分布,引領著觀眾一步步進入故事當中,第一章節中肖宗耀和黃歡意外把想要敲詐自己的白虎殺死后,故事的未來導向成為了觀眾猜測的焦點:肖宗耀和黃歡何去何從?故事沒有按照觀眾設想的線性方式展開,而是直接進入到第二章節——村花麗琴與其仰慕者間的關系。線索愈來愈多,人物關系網愈鋪愈大,村民們面對“棺材”時的行為也是各不相同。第三章節的講述中,故事得到了合理的解釋,白虎的大哥向村長借棺材打退了來要債的賭場老板,卻將救了自己一命的棺材無情地放在山頭,內心充滿愧疚的村長肖衛國和兒子肖宗耀兩人也同時來到了山頭,站在棺材的兩頭,父子之間僵硬的關系得到釋懷,都對自己所犯下的罪孽感到深深的自責。導演忻鈺坤別出心裁地將白虎生前到寺廟燒香祈求平安的段落放在了最后一個章節,不禁讓人感嘆命運的捉弄。
別具一格的劇作結構使得這部影片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中殺出了重圍,這同英國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拍攝的成名之作《記憶碎片》的劇作結構有些相同,多線索的人物敘事將一個簡單故事復雜化,變得有嚼頭。但導演忻鈺坤并沒有一味模仿,而是在模仿中創新,在結構中構建了對于中國特有環境下真實人性的展現,將獨有的內在核心元素和西方電影大師的劇作技巧進行融合,做到了故事真、形式新的電影姿態,獲得了認可。
二、影像風格的“模仿與創新”
投資僅有170萬元的《心迷宮》無法做到當下主流大片的攝制規格,面對資金難題,忻鈺坤選擇了像賈樟柯、蓋·里奇等人早期電影作品《小武》《站臺》《兩桿大煙槍》等相似的影像風格——寫實主義,通過大量的手持攝影鏡頭營造出類似紀錄片的生活感、真實感。在電影《心迷宮》中,手持攝影的拍攝使故事的講述如一場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通過近距離的畫面取景讓人物的神態充分展現。
寫實主義影像風格并不是最近才被廣大新生代導演所熱衷的電影風格,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就已將寫實主義手法成熟地運用到了電影中,創作出了像《偷自行車的人》《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等被全世界觀眾熟知的著名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正是基于二戰結束后意大利經濟不景氣,國內電影制作艱難的背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孕育而生,“將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去”也成為了這一時期電影創作的標志性口號。[2]寫實主義影像風格的出現,不僅令觀眾體會到一種與傳統戲劇電影不同的冷峻現實感,還使一批充滿著想法,卻被昂貴的拍攝設備困擾的新電影人順利出現。
《心迷宮》中將寫實主義風格影像嵌入到中國北方的小山村里,導演有意在電影的開頭部分向觀眾展示中國底層人民真實的生活場景,借由孫老頭的意外去世,使故事中所有重要的角色都匯聚在了一起。流水席上眾人各自“心懷鬼胎”,表現不一的行為讓每個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在觀眾眼前立了起來,種種潛藏的內部關系暗示著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讓觀眾在接下來的觀影體驗中不斷去主動思考人物的行為動機,提升了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的參與度,也讓本片的懸疑元素得到了升級。導演忻鈺坤在對前人風格的合理模仿中,創新運用了準確的影像風格和電影手法,通過場面調度讓故事中的角色關系展露無遺,成功地推動了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展現出了高超的電影語言能力。
三、電影生涯的“模仿與創新”
新銳導演忻鈺坤的出現,讓觀眾不禁想起了十年前的寧浩。初出茅廬的寧浩得到了“亞洲新星導”計劃的資助,拍攝了自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片《瘋狂的石頭》,同樣也因采用了非線性多線角度的故事講述方式,斬獲了當年臺灣金馬獎最佳原著編劇獎等獎項,同時也讓這部成本不足五百萬的電影票房大賣。忻鈺坤作為新生代導演,最大的問題,無疑也是資金缺乏。如何能在有限的資金范圍內將電影作品拍好?忻鈺坤自己說:“敘事結構是最省錢的,因為沒有著名的演員,沒有大場面,可能一個故事的獎罰,一個剪輯的切換就會讓你的故事變得不一樣。”
當拿下金馬獎伯爵年度優秀劇本獎后,忻鈺坤在國內影視圈也漸漸積攢了人氣,許多影視公司和投資方來找他洽談、協商拍攝新的項目,忻鈺坤沒有盲目地接下大投資的電影項目,而是選擇穩扎穩打,只接下一個千萬級別的中等投資項目。他表明,“希望自己能走一些不一樣的路,做一些不一樣類型的東西出來,希望每一次給觀眾不一樣的觀影體驗,這樣最好。”[3]
“模仿與創新”一直是電影不斷超越自我的本質,《心迷宮》作為導演忻鈺坤的處女作,能夠成功運用前人創造的非線性多線索式的劇作結構來講述一個中國山村中發生的小故事,并采用了合乎懸疑片特色的寫實主義影像風格,將故事展現得愈發逼真動人。中國新銳導演的競爭策略也成為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鑒的道路,通過獨特的故事敘述方式,使得一個平凡簡單的故事變得有趣,再將適合故事本身的影像風格和電影語言融匯交織在一起,形成與當下傳統商業大片涇渭分明的風格差距,從而贏得觀眾的關注和口碑。
參考文獻:
[1][3]忻鈺坤.非線性敘事是窮人絕招電影失敗就開飯館[EB/OL].http://ent.163.com/15/1019/07/B698C73S000300B1.html,2015-10-19.
[2]黃文達.外國電影史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97.
[4]楊健.拉片子——電影電視編劇講義[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5]潘樺,徐智鵬.創意為王—解析世界著名電影人的成功創意案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呂玉瑩,單位:曲阜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文藝作品批評;
趙 強,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方向:影視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