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艷
【摘 要】在藝術范疇中,有不同形式的藝術類型,雜技和舞蹈都是其中之一,它們都具有藝術的共同特征,但是由于表現形式不同,又各具特色。隨著文化藝術的深化發展,雜技和舞蹈之間通過取長補短,豐富了文化內涵,使藝術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提升了藝術創作的空間。
【關鍵詞】音樂;舞蹈創作;舞蹈表演
中圖分類號:J7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68-01
音樂體系的構架和內容對舞蹈創作非常重要,其表現形式多樣,涉及范圍廣泛,提升音樂在舞蹈創作中的寬度和深度,可以促進舞蹈創作更加系統化。
舞蹈創作是在音樂帶動下,以提升人體美和舞臺呈現美為目標,對舞蹈演員的形體特點、身材線條、身體素質等審美特征,以及為了表現生命活力采取的跳躍、翻轉、旋轉等技術特點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在舞蹈創作的過程中,音樂對提高舞蹈感染力、情感傳達能力有著直接促進作用。
一、舞蹈與音樂的共性
(一)同為一種藝術分支
不同的舞蹈與音樂蘊含不同的藝術特色,同時也是藝術文化的一種標識。音樂和舞蹈均來自于生活,并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使人們在傳播過程中更容易學習和掌握,利于藝術文化的傳承。
(二)節律具有一致性
樂曲中的節奏所表達的輕重緩急應與舞蹈創作充分結合,達成表演節律的一致性。創作者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感覺,結合音值、音拍、速度,按照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表演節奏,在音樂的帶動下,通過舞蹈加以展示和鞏固。舞者要準確地體現舞蹈的“神韻”,就需要在做每個動作時,對節奏進行控制,完成不同情感之間的切換和延伸。
二、音樂在舞蹈創作中的作用
(一)音樂使舞蹈創作形式相對完整
在舞蹈創作過程中,依靠音樂的內容和節奏可以有效提升舞蹈表演的完整性。在選擇表演音樂的時候要遵循舞蹈的規律,音樂要流暢,并通過音樂的節奏,將舞蹈動作延長和連接。舞蹈對于音樂選擇是需要依照節奏和音律的。音樂對于舞蹈來說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舞蹈的主題體現。舞蹈演員通過肢體動作、表情變化、情緒爆發等形式,表現音樂的變化和內容。
(二)音樂幫助組織舞蹈創作動作
在舞蹈表演中,很多時候音樂與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在舞蹈和音樂融合過程中,音樂元素增加了舞蹈的觀賞性。
(三)音樂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征和氣質
音樂的選擇能代表舞蹈創造者本身的性格特點、審美觀、人生經歷、價值觀等,同時也體現著舞蹈表演的個性和藝術性。舞蹈音樂的選擇極其重要,它決定了整套動作的節奏和感情表達。創作者和舞者要充分熟悉和理解音樂的節奏和含義,反復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練習舞蹈動作和音樂的協調程度。平時,也要加強音樂知識的學習,了解多種曲風和節奏,提升音樂素質。
三、音樂對舞蹈創作的影響
(一)音樂能使舞蹈表演更具有張力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音樂和舞蹈要充分、自然地結合,杜絕出現“兩層皮”的現象,音樂需要為表達舞蹈內容所服務。選擇正確的音樂能使舞蹈表演更具有張力。例如改編自大型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同名舞蹈,編導用濃郁的情感和富有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塑造了生動鮮活的形象,讓音樂語言更加具有可視性和形象化,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獨特的時代精神和飽滿的熱情。
(二)音樂能直接影響舞蹈作品的成敗
在舞蹈的表演形式中,常通過音樂節奏快慢的變化、形體動作的幅度大小、動作力度的大小來表達藝術情感,因此音樂對于舞蹈表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音樂細節都可以決定舞蹈作品的成敗。以苗族舞蹈《水姑娘》為例,舞蹈選用傳統民族音樂,在完整保留了苗族傳統藝術精髓的同時,也準確抓住了現代舞的動作特點和變化特征。豐富的舞臺動作和多彩的燈光相結合,極大程度上向觀眾傳遞了舞者歡欣愉悅的感情,讓觀眾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舞蹈中加入音樂元素,形成雅俗共賞的局面。無論是舞蹈表演者還是創作者都需要加強音樂的欣賞能力,通過科學的培訓,準確掌握節奏,將表演動作與音樂相結合,達到歌舞一體的目的。而且,提高音樂的欣賞能力,還可以幫助舞者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舞蹈內涵,掌握動作的表現力度,領悟音樂的魅力,使舞蹈和音樂能夠充分融合。
參考文獻:
[1]付艷林.淺談音樂與舞蹈的關系[J].濟寧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4).
[2]李建華.參與其中的成長[J].教育藝術,2003,(6).
[3]任翾.論音樂教育對人與社會發展的平衡作用[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5).
[4]李金燕.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6).
[5]李小麗.初等舞蹈教學游戲化的應用探析[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6,(5).
作者簡介:
莫 艷,漢族,華南師范大學舞蹈學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