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彥靜
[摘 要]近年來,中國畫逐漸融入小學各年段教學中,但因低年級的學生對中國畫的理解能力有限,枯燥反復的技法訓練可能會消減他們對中國畫的學習興趣。為此,在課堂上嘗試用觸摸體驗、水墨游戲、欣賞佳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中國畫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文房四寶 水墨游戲 線條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0-064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漢族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與悠久歷史的繪畫形式,是我們國家三大國粹之一。中國畫以線條造型,講究用筆、用墨,運用線、墨、色交融,以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這門傳統藝術從未被遺忘,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就以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為例,它每個學年都安排了二至六個學時不等的中國畫教學內容。但由于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掌握要求較高,所以一直是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段。現筆者談談近幾年在低年級一線教學中的些許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探一探文房四寶的奧秘
文房四寶分別是筆、墨、紙、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文房四寶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文房四寶是繪中國畫的必要工具,要想學好中國畫,必須先了解文房四寶以及它們的使用方法。例如,在二年級的《水墨游戲》第一課時,筆者就帶領學生了解繪中國畫的工具。以毛筆為例,筆者用“觸摸——觀察——體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毛筆。首先,筆者讓學生閉上眼睛,細細地觸摸毛筆的筆桿和筆頭,然后開始觀察毛筆,并說出毛筆的特點。學生會發現:筆肚子最胖,從筆肚子到筆尖慢慢變瘦。緊接著,筆者讓學生用毛筆蘸上清水,在桌子上、手心里或臉頰上試試富有彈性的筆觸。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毛筆與硬筆的不同之處。學生有了直接體驗,認識了毛筆,為接下毛筆的使用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玩一玩“墨分五色”的游戲
低年級的中國畫教學以水墨為主,中國畫以墨為色,墨為黑色,而墨加入不同量的水可以調出“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故有“墨分五色”之說。其實,“墨分五色”只是籠統的概括,墨色的變化是十分微妙的,曾經有人對墨色進行過調制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是可以分出三十五種憑肉眼能夠直接識別的深淺墨色。筆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玩一玩“墨分五色”的游戲。在學生分組體驗前,筆者先講解“墨分五色”的調配方法。在五種墨色中,焦墨的調配是筆者提前準備好的,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焦墨是原墨中的水分變少而形成的,而濃墨是原墨。對于重墨和淡墨,筆者則讓學生自己先摸索,并引導學生總結出重墨僅要加入少量的水,也就是毛筆上所帶的水分就可以,淡墨則是往清水中加入筆尖上少量的墨。調清墨前,讓學生先了解“清”的字義,然后再調墨。
學生可分小組環坐在一起,每五人為一組,每人扮演焦、濃、重、淡、清五色中的一色,用水破墨,調配墨色。五個學生將調好的墨色涂抹一張宣紙上一塊任意形狀,組合起來就是一幅作品。在游戲中,學生可以交流經驗。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從而輕松掌握“墨分五色”的調色方法。
三、畫一畫變化靈動的線條
線條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學生玩“墨分五色”的游戲后,對水墨產生濃厚的興趣,接下來則要學習用線條來勾畫內容了。傳統的線描較為枯燥,如果反復進行這樣的技法訓練,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熱情很可能會逐漸被消磨。因此,筆者在中國畫的線條練習上作了一些小小的改變,將枯燥的臨摹線描改變成“線條自由暢想”“線條散步”等情境化的線條練習,用“踮著腳尖走”“坐著雪橇走”等生動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充分了解中鋒運筆、側鋒運筆的使用方法以及不同運筆方法畫出的線條的微妙變化。學生學得輕松,所畫出的線條不僅充滿了童趣,而且表現出了線條的靈動性。
四、評一評氣韻生動的佳作
欣賞一幅中國畫作品,通常看畫的內容是什么;畫的事物像不像;所畫的寓意是什么等。低年級的學生容易看懂寫實的作品,而對于寫意的作品,則難以理解。中國畫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藝術形式,它的精髓在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畫者“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在方寸畫面中創造意境,達到以形寫神且形神兼備的目的。對于初學中國畫的兒童來說,學會欣賞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中國畫的作品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其優劣的,并且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寫意的作品。教師可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盡可能多的中國畫佳作,讓學生評一評大師們用筆、用墨的特點和線條造型的方法,探討畫面寓意,從而學會欣賞中國畫。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中國畫有著獨特的欣賞方式,當然對水墨作畫也有著獨特的表現方式。兒童筆下的世界天真爛漫,簡潔明了,總能令大人們贊嘆不已。作為一個美術教育者,始終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