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淅淅瀝瀝,像一根根扯不盡的絲線,連綿不斷。3月份的一個雨天,當陽市兩河鎮人社中心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坐在大廳前臺,各自忙碌著。
這時,門外來了一輛車,幾位中年男女從車上下來,冒雨抬著兩個大箱子直奔人社中心主任張春華的辦公室而去。
“張主任好,感謝人社中心幫我們辦好了養老保險,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自家種的果子,您和中心工作人員們可一定要嘗嘗!”
張春華趕緊起身推辭:“這樣做哪行呢?幫助群眾辦理養老保險是我們人社中心工作人員應盡的職責,你們種點水果挺不容易,快帶回去吧!”
話音剛落,一名操著一口四川話的男子著急地說道:“您幫我們四兄弟家里10口人解決了養老保險問題,幫了我們這么大的忙,這只是我們的小心意,您就收下吧!”
張春華見拗不過他們,便示意其他工作人員過去幫忙勸說。辦公室里頓時熱鬧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工作人員費了好一番力氣,終于沖破重重“障礙”,將兩箱橙子搬回了車上。
事情要從去年5月說起:一天,張春華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十分著急地表示,家里有10口人需要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原來,電話求助者兄弟四人都是四川奉節人,10口人一起移民到兩河鎮友誼村,家中有1位老人已經超過了領取待遇的年齡,1位老人即將達到年齡,但是都沒有參加養老保險,8位年輕人都在四川打工,短期內回不來,怕錯過了2015年的養老保險繳納,這可急壞了他們。
張春華得知移民的特殊情況后,迅速安撫了他們的情緒,并表示他們參加城鄉居保沒有問題,2位老人只要帶上身份證到人社中心參保繳費就可以,8位年輕人可以將身份證復印后通過網絡傳至人社中心,由工作人員幫助辦理。就這樣,一件“難題”迎刃而解了。
然而事情并沒有就這樣結束。2016年城鄉居保啟動之初,張春華再次主動聯系這家人,詢問今年按時續保有沒有困難。果然不出所料,他們還得在外打工一段時間,暫時回不來,家中老人的積蓄也只夠日常生活,根本沒有結余。張春華見他們為難,便主動提出先幫他們墊付,等他們回來再還給她。他們聽了十分感動,連聲道謝,并承諾一回來立馬把錢還上。
今年3月,他們回到兩河鎮,便馬上來到了兩河人社中心,這才有了“兩箱橙子”的故事。
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還在下著,好似彈奏著一曲廉潔之歌。“只要是老百姓的事,都得當作自己的事情去做,不拿群眾毫厘,做一個廉潔的人,無愧于心,是作為一個基層工作者最基本的原則。”張春華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當陽市紀委供稿)
丹江口
抓好學習教育宣傳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丹江口市加強宣傳引導,在組織學習、支部主題活動開展、典型挖掘上下功夫,營造出濃厚的工作氛圍。筑牢“陣地”,輻射宣傳營造大氛圍。以《丹江口專刊》、水都網、水都黨建網、電視臺為主陣地,實現內宣、外宣、網宣、社宣聯動。選樹“標桿”,示范宣傳營造大格局。以紀念建黨95周年為契機,開設“水都先鋒”專欄,對典型報道進行深入挖掘。拓展“活動”,特色宣傳營造大視野。采取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建立以基層黨員干部為主體的微黨課宣講體系,深入農村、工地、社區等基層一線開展文藝宣講。(胡道菊 盧洋 陳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