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
“我本來都打算放棄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沒想到竟然治好了,新塘的‘畜牧e+’平臺確實好,方便、快捷。”恩施市新塘鄉新塘社區居民唐秀森激動不已。
“畜牧e+”平臺是由新塘鄉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率先建立,恩施市畜牧獸醫局正在全市推廣的村級獸醫服務體系。
建立一個新的村級獸醫服務體系的想法,在田長文心中醞釀了很久。
田長文是恩施市新塘鄉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在這個最基層的位置上,他已經呆了整整20年,多年來與村級獸醫和老百姓打交道,行業內形勢變化他一清二楚。
“各方利益矛盾不斷,分散化、隨意化甚至無服務使群醫關系逐漸惡化。”看清形勢的田長文抓住恩施市畜牧獸醫局建立村級獸醫優質服務協作區的構想,決定要探索一條新路子。

過去,村級獸醫服務百姓非常隨意。牲畜生病后,村民找獸醫很不方便,牲畜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的情況經常發生。
另外,由于收入低和醫療水平等原因,很多村里獸醫資源有限,村民常常跑大半個山頭找不到一個獸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牲畜生病死亡。
說起村民的難處,田長文深有感觸。今年5月,他到精準扶貧對象家里走訪時,村民易繼英向他倒苦水:“我們找個獸醫太不方便了,遠了的獸醫不愿跑,近的獸醫退休了。”
走訪結束后,田長文和中心干部開始謀劃改革。
改革是艱難的,獸醫多年來習慣了老服務模式,要變“要我開展服務”為“我要開展服務”,一時很難統一思想。
經過多次動員會,田長文終于和獸醫們達成了共識:在不增加養殖戶的負擔、不減少獸醫收入的前提下,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增加獸醫服務收入,促進畜牧業發展。
7月31日傍晚,唐秀森家的母豬突然難產,一直喘氣,唐秀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加了一個“新塘鄉保水片畜牧e+服務平臺”的微信群,當時獸醫告訴他,家里的生豬要是生病了可以直接在群里給他們發消息求助。
唐秀森將信將疑地在微信群里發了消息后,沒想到獸醫譚遠峰和徐順新馬上來到他家。經過診斷,做出了剖腹產的決定,“沒想到母豬也可以剖腹產。”唐秀森的兒子還是第一次聽說。
“活過來了,活過來了,還下了10個豬仔。”唐秀森興奮不已。經過幾個小時的手術,“母子”平安。
田長文介紹,“母豬做剖腹產”是“畜牧e+”服務平臺運行后的一個經典案例,雖說動物做剖腹產的案例以往也聽說過,但如果沒有養殖戶對獸醫的信任,沒有獸醫及時高效的服務,這樣的稀罕事也不可能發生。
新塘鄉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設立1小時優質服務圈,要求獸醫人員必須在一小時內到達服務地點,建立獸醫1+N+X(1代表第一責任獸醫,N代表周邊的獸醫,X代表多方支援)協調服務機制,保障充分利用獸醫資源。在全鄉建立了36個獸醫服務室,配有專用電話、藥品柜、應急出診箱、紅外線測溫儀等服務裝備;在3—5個村的范圍內,設立一個獸醫協作區服務站,選派一名資深獸醫擔任站長;新塘鄉共設雙河、下塘壩、前坪三個服務站,依托三個服務站建立服務微信群;8臺“畜牧e+”服務直通車。
“目前,全市已經在全面推進村級獸醫優質服務協作區建設。”恩施市畜牧獸醫局主要負責人介紹,將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采取線上辦公、線上服務、線上交流的辦法,解決獸醫服務、養殖戶技術、獸醫醫療中的疑難雜癥問題,為恩施市畜牧獸醫管理提供了可供復制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