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因為與叛軍談判,意欲結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內戰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然而,讓人尷尬的是,就在5天前,他所達成的停戰協議在公投中被否決了。和平努力最終沒成功,那么,這個獎為什么還要頒給桑托斯呢?

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
桑托斯的家族在哥倫比亞政壇有相當的歷史和地位,它的叔祖父就曾經擔任過該國的總統。在哥倫比亞的卡塔基納海軍學院、美國堪薩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受到一系列精英教育以后,他在家族擁有的該國大報《時代報》任職。
1991年,桑托斯投身公職,并在1994年擔任與該國叛軍FARC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人民軍談判小組的成員之一。后來桑托斯躋身該國自由黨的領導層,2002年還出任哥倫比亞的財政部長,2005年協助成立了民族團結社會黨,支持當時的總統烏里貝強硬對付叛軍。
根據哥倫比亞和美國媒體的報道,時任國防部長的桑托斯在2006年曾經兩次監督針對FARC的軍事行動。不過在2008年,桑托斯被人權團體指控放縱軍警在圍剿叛軍的行動中,殺害平民然后將尸體偽裝成叛軍分子,借此夸大戰果,桑托斯因此撤職查辦了數十名高級軍官。
2010年8月,桑托斯就任哥倫比亞總統。雖然桑托斯上臺之后,哥倫比亞的GDP增加到大約4%,失業率也普遍下降,但桑托斯最成功的,莫過于令FARC叛軍坐上談判桌。
2013年開始的談判是哥倫比亞歷史上第3次政府與叛軍談判停火,不過剛開始的時候進展并不順利,為此桑托斯備受質疑和批評。
歷經在挪威奧斯陸、古巴哈瓦那等地的數次談判,桑托斯政府終于在今年9月與FARC簽署和平協議,這被視為桑托斯為和平進程做出的巨大貢獻。
據悉,該和平協議長達270頁。根據協議,武裝沖突雙方在停火后將進行為期6個月的動員解散過程,游擊隊員將在集合地點集合,并在聯合國的監督下,繳交武器。哥倫比亞革命軍在動員解散前,將召開最后一次領袖和部隊會議,轉型為“合法的政治運動”。
然而,10月2日的公投讓這一原本平順的和平進程遭受重大挫折。當日,反對票以微弱優勢贏得公投,這導致前述和平協議內容喪失合法性。這也意味著,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桑托斯,至今并未“達成”和平。
需要指出的是,呼吁民眾投反對票的是哥倫比亞反對黨領導人、前總統烏里貝。他的理由是,和平協議向反政府武裝妥協過多、對受害者不公。烏里貝在其2002-2010年的總統任期中,反對任何舉行談判的想法,轉而發動了對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最大限度的軍事行動。
有聲音認為桑托斯獲獎實至名歸,他為哥倫比亞的和平做出了貢獻。但也有相反的觀點,比如《華爾街日報》認為,這個諾獎頒得很奇怪,還不如頒給桑托斯的對頭、哥倫比亞反對派烏里貝。
目前,這個獎項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桑托斯真正解決和平協議受阻問題還有待觀察。報道稱,哥倫比亞人早就知道桑托斯擁有美國奧巴馬政府、聯合國以及歐盟的支持,但這些似乎并沒能讓該國民意做出什么改變。桑托斯在哥倫比亞國內的支持率遠遠低于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近年來他在哥國內的支持率已經下滑到了30%以下。
另一個層次上的“爭議”是:作為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的對象,“事竟成”是不是必需的要素?諾獎委員會前主席對此曾公開發表看法,“這個獎項就是為了獎勵過去一年誰在和平事業上最為努力。當缺乏實際的和平事實時,我們獎勵努力。”
哥倫比亞內戰長達52年,在這期間,死亡人數超過26萬人,流離失所人數更是高達600多萬人。桑托斯雖然沒有終結這一切,但卻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和平的曙光。但愿這次的諾獎對各方力量都是一個提醒:現在最重要的是結束戰爭,而非政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