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蓋爾·伍茲
聯合國剛剛選出新一任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的職位還虛位以待,世界衛生組織也在物色一位新領導人,其他一些國際組織也面臨類似狀況。在這個美國及其盟國之間的利益沖突伴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崛起、全球合作面臨危機的時代,最重要的問題莫過于:該由誰來填補這些空缺?
在過去,選擇合適候選人的拉票角逐反映了各國之間的競爭,以及哪些人在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眼中是最受歡迎的。這雖然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幸而當時一家獨大的美國愿意且能夠把這些國際機構擰成一股繩,使得各方依然能實現合作。
如今,美國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捉摸不定的言論及其在支持者中鼓吹的孤立主義立場令全球其他國家緊張不已,擔心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發生劇變。而深層次的經濟挑戰、英國脫歐以及各國民粹主義政治力量的日益膨脹,也讓美國在歐洲盟國陷于風雨飄搖的狀態。
如今,美國及其盟國不僅缺乏鞏固全球合作的意愿,甚至連去嘗試的能力都沒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近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中指出,美國及其盟國占全球總產出的比值將從目前的64%大幅降至2020年的39%,而其中美國所占的份額也將從當前的22%降到15%。
對于各大國際機構來說,這意味著相互之間進行溝通、達成妥協和共識的意義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鑒于許多國家涌現出大量反建制甚至民族主義情緒,國際機構也必須對他們致力于服務的全球公眾持有更加開放的態度。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一個更加任人唯才及公正的方式來填補在各大國際機構的最高職位空缺。而為了能公正有效地評估候選人,應推行下列五個關鍵標準。
首先,候選人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不僅限于界定一個任務,還要承擔更具挑戰性的部分——組織動員一個廣泛的利益相關者聯盟來實現它。
其次,領導者必須能夠說服各國去資助他們的組織。前非洲開發銀行行長唐納德·P·卡貝魯卡(Donald P. Kaberuka)就成功地說服各國在他任職期間將資助數目增加了一倍;而在同一時期,世界銀行獲得的資源僅增長了1/3。
但這僅僅是搞到更多錢的問題。國際組織需要把重點放在擴大其不依賴于任何特定任務的核心資源,而不是吸引更多的委托或預留項目資源。
不幸的是,近幾年來全權委托資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接管了整個系統,已經占到了幾大機構資金來源的90%以上。在當前難民危機中凸顯出其重要性的國際移民組織就完全依賴全權委托資金運作。要改變這一狀況,各國際組織就需要一個能扮演“可信的推銷員”角色的領導,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被廣泛認為是誠實且值得信賴的。
國際機構高效領導者的第三個標準是強勢且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風格。合適的候選人應該具備領導某機構的經驗且該機構運行良好。應該有切實的證據表明候選人有能力將愿景轉化為計劃并訂立衡量項目進展的明確基準點。世界銀行行長金墉(Jim Yong Kim)就因為在處理其核心舉措——世行內部重組項目方面表現不力而飽受批評。這一過程已經拖了四年,而許多工作人員也聲稱該項目拖低了貸款運作的效率。
這就與第四條標準密切相關:雇用和留住合適的員工。沒有一個領導人可以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因此選擇一個高素質的團隊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那些在組織中工作的人都心懷不滿,就不可能招聘到最有才華和上進心的員工。
除了建立一個開放、具有挑戰性和互助性的文化,國際組織領導人必須能頂住各成員國指定聘請特定高級官員的壓力,因為那些人不一定會是表現最佳的候選人。此外,他們必須愿意且能夠識別并驅逐原組織中那些不夠格的高級管理人員。
國際組織高效領導者的最后一個標準是問責制。在過去幾十年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難民署的負責人都是在一片質疑中離任的。一些領導人隨后樹立了更為嚴格的行為準則,而新領導人的責任是確保它們被執行。
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大的國際機構,而強大的機構需要那些可以在對抗氣氛日漸濃厚的政府間建立共識,同時吸引足夠的資源和動員優秀人才完成這項工作的領袖人物,切不可為了短期政治權宜妥協而所托非人。